• 57阅读
  • 0回复

壮烈的瞬间——记为掩护十五名同事英勇献身的王国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1
第2版(要闻)
专栏:

  壮烈的瞬间
——记为掩护十五名同事英勇献身的王国华
新华社记者闻有成本报记者戴鹏
1997年8月15日,一辆灵车在安阳市街上缓缓行驶。
通往殡仪馆的路上,是一批又一批前来告别的人群。他们当中,有铁路职工和家属,也有地方群众和驻军的官兵。灵堂里准备的400朵小白花早已被人们默默地佩戴上,各方送来的花圈已无处摆放。
一位年仅29岁的养路工,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的葬礼,为什么能如此拨动人们的心弦?
8月9日,是郑州铁路局安阳车站和安阳工务段联合举行一年一度的民兵训练的最后一天。
下午17时,他们在一段弧形河崖上实施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轮到女民兵艾雪艳投弹。突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艾雪艳站在距山崖边3米的地方,却不慎将手榴弹扔在她前方2米的山崖上边。
已经拉掉保险的手榴弹,“嗤嗤”地冒着青烟,将在数秒内爆炸。16名在场人员的生命危在旦夕。“快卧倒!”工务段职工王国华大喊一声,旋风般地扑了过去。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王国华倒在了血泊中,一股尘烟从他的腹腔处升起……呼吸微弱的王国华醒来后问:“大家怎样?”“大家都没有受伤。”他坦然地闭上了眼睛。
王国华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了在场同志的生命和幸福。
这血与火的短暂一瞬,是王国华多少次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
出生于工人家庭的王国华曾是思德桥、高村桥、宝莲寺等工区的一名任劳任怨的养路工。他每天扛着10多公斤重的工具,奔波于数十公里长的道轨边。更换枕木、钢轨、扣件和接板,拨道,起道,捣固,清筛,整道床和路肩……身体瘦弱的王国华从没因在户外工作叫过一声苦。除了每天的正常工作,他还义务承包了许多分外的工作。打扫工区庭院卫生,给大伙买菜买粮,种植菜园调剂职工伙食,清理厕所,帮助工友整理内务,抄写黑板报,修理各种损坏设备……工友们说,王国华干什么都抢在最前面,总拣最脏最累的活,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去年和前年,他承包的K496曲线连续达到铁道部优质设备的标准,同时被郑州铁路分局安阳工务段评定为“优质设备”。
在危急时刻勇于挺身而出,是王国华人生价值的突出体现。郑州铁路分局安阳工务段思德工区的养路工们难忘,1991年10月,他们在沿线捣固,由于曲线半径小,防护员距离远,他们都没有听见警示信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国华第一个发现了开近的火车,及时向大家发出了警告,并迅速拿完自己的工具,又帮助其他同志清理东西。突然,液压捣固机的轮子卡在了道轨上。千钧一发之际,王国华快步冲上道轨,用手拼命推动这个几十斤重的大机器。捣固机抢下来了,火车顺利通过了,一场事故避免了,而他的双手却被滚烫的柴油机箱灼得满是泡。
一个暴雨如泼的夏夜,由于基建工程回填新土不坚实,淇县车站的四、六、八停车道都进水了,有的车道被迫封锁。王国华和同事们一接到报信,骑着自行车从几十里外的高村桥工区冒雨赶到,清除积水。八道南面毁坏情况最为严重,雨水把地面冲成了大坑,看不出深浅,抢险的工人们围在了坑边。王国华拨开人群,说了一声“我下去”,就跳进了深坑。
今年7月,段里“围歼”客车事故和提高安全示范线标准,日程紧,任务重,王国华就整天守在工区。7月1日中午,北京至九龙的97次快速列车行驶到七里店区间出现燃轴。接到信息,王国华和工友们手拿灭火器奔向出事地点。车轴燃烧形势严重,周围一圈灭火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不及时灭火,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王国华不顾生命危险,冒着熊熊的烈火,孤身一人钻进了车肚子底下,手持灭火器从里向外灭火。下午1时左右,大火终于被扑灭了,被烟火熏得满脸乌黑的王国华从火车下爬了出来,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展示了新时期青年工人的风采。
王国华同志在危急时刻谱写了一曲闪耀共产主义精神的时代乐章。郑铁分局党委已作出在全分局开展向舍己救人的优秀共产党员王国华学习活动的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