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用生命放飞追求——记为八运会构思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1
第4版(体育)
专栏:

  用生命放飞追求
——记为八运会构思的人们
本报记者李长云吴焰
金秋十月的上海,到处是鲜花、彩旗和笑脸。八运会即将开幕,上海人民以这难得的机遇,向世人展示其国际大都市的风采。
      跨世纪的“大手笔”
行驶在上海内环高架桥上,一幢幢具有现代气息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使人感到具有东方明珠美誉的上海,正焕发出越来越明亮的光彩。新落成的8万人体育场如一艘巨型白帆,正借助时代的东风前行。
为了设计出这一项跨世纪的大型体育建筑,195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的魏敦山,以65岁的高龄,不辞辛劳,全身心地投入创作。魏敦山称,建造这样的大型体育建筑,需要大手笔。它的落成决不是哪个人的功绩,而是千百万上海建设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捧出“圆圆”的女孩
走在上海市的大街小巷,不时可见憨态可掬的八运会吉祥物——卡通牛“圆圆”的雕塑。没想到它竟然出自一个还未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孙琦之手,这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三年级学生的作品是战胜了3000多名竞争对手而中标的。
说起“圆圆”,孙琦总有回味无穷的话题。她参加这次吉祥物设计比赛,原本是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根本没想什么得奖,在截稿前一天才画完。孙琦的妈妈说:“小牛中标那天,她一回家就抱着我又叫又跳,那种忘情的喜悦至今仍难以忘怀。”
孙琦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并获过许多奖。由于家境贫寒,整整一个暑假,她把自己关在炎热的小屋,为动画公司画了3000张画稿挣学费。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孙琦担任着繁忙的社会工作,却仍要每门功课得第一,以得到特等奖学金维持学业。
      用生命放飞追求
这几天的上海街头,随时可以听到八运会主题歌《生命的放飞》的优美旋律,这首歌的词作者便是空军政治学院副教授薛锡祥大校。
薛锡祥从1962年参军以来,长期从事音乐创作,总共作词500多首,其中30多首部队歌曲和影视插曲在全国和全军比赛中获奖。
在上海工作10多年,薛锡祥深深地热爱这个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上海人民是东道主,他这个在上海工作的军人何尝不是东道主,何尝不应该为八运会做点贡献?他阅览历届全运会的资料,参观正在建造的八运会场馆,观摩运动员的训练,有感而发,以圆我强国梦为主题写成歌词,并最终从100多首候选歌词中脱颖而出。
薛锡祥说,只有热爱,才能深入生活,才能有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高举一杯成功的酒
对于朱虹和周志刚来说,10月12日晚将是他俩一生都会铭记的时刻。
因为这天晚上,在上海新落成的8万人体育馆里,那首经过广泛宣传已开始为人们所熟悉的会歌——《生命的放飞》,将由他俩在八运会开幕式上担纲演唱。
朱虹和周志刚格外珍惜这一机会,几乎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管是技巧上还是情绪上,都一字一句细细斟酌,互相探讨,力求尽善尽美。就凭这种激情,他们把原本就气势恢宏、活力四射的《生命的放飞》演绎得淋漓尽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问朱虹和周志刚最喜欢歌词里哪句,他俩脱口而出的竟然是那句“让我们高举起一杯成功的酒”。(本报上海10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