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女大学生猪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1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女大学生猪倌
钱志新宋益群
裴立静,文文静静,初相识,很难把她与养猪场场长画等号。
裴立静在山东农业大学学的是商业英语。在学校里,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裴立静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状况有切身的体会。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用传统的经营方式养猪种地,何时才会有出息?立静小小年纪,每想到此,总会发出深深的叹息。
毕业分配一天天临近,同学们都在风风火火忙着联系工作,裴立静却出奇地冷静。她参照自家的小猪场细算效益,手捧有关养猪业的政策法规仔细琢磨。她认定,不论社会怎样发展,养猪永远是一项受政策保护的阳光产业,而且经济越繁荣,市场前景越广阔。回乡办猪场,是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顶着世俗的偏见,带着青春的活力,凭着几年科学知识的积累,裴立静毅然回乡开始了她的新追求。
裴立静回乡养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怀和支持。新任泰安市委书记张庆黎多次到养猪场看望和鼓励她,现场解决难题;全国著名养猪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李铁坚,成了她的科技顾问;镇上优惠划出40亩用地,支持她兴办全市最大的年出栏万头的大型养猪场;金融部门也破例给她贷款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很快,“泰安市立静养殖场”开张了,小裴由“猪倌”变成了猪场老板。她对场内职工说:“既然大家叫我‘大学生猪倌’,咱就得靠科技把养猪场办出个模样来。”
其他猪场上仔猪,大都是从当地收购土种猪,不费功夫,收购价格也划算,但效益不高。裴立静看中的是英国大约克夏和新西兰长白。她用纯种莱芜黑作母体,与英国大约克夏和新西兰长白三元杂交,很快,培育出了一种瘦肉率高、耐粗饲、抗病强、长速快、产仔量高的新品种,定名“长大莱”。
在李教授的设计指导下,小裴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工厂化养猪模式。猪场除严把猪种关外,运用了干料饲喂、自动饮水、水冲保洁、定期检疫等一系列先进的喂养管理办法,达到了规模喂养的要求。
为加快生猪育肥速度,裴立静运用所学,大胆实验,一改当地老百姓养猪到了三四十公斤就减少饲料,给猪“吊架子”的传统饲养方法,选用颗粒饲料进行直线育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仅90天就出栏生猪200多头,有一头竟创出了87天育肥125公斤的生猪育肥新纪录。
近两年,小裴记录了10多万字的详尽资料,总结出一整套先进的生猪养殖办法。到去年底,裴立静先后投资200万元,建成了一座拥有猪舍400余间、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大型养猪场。
(附图片)
裴立静和她的养猪场。曲建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