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1
第8版(文摘)
专栏: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elnino)一词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是指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附近的洋面上的海水异常增暖的事件。由于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3—7年发生一次,每次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24个月,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7个月左右。“厄尔尼诺”现象最早体现在对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国家的经济、生态、环境、气候等方面产生的强烈影响。因此,首先引起美洲人的重视,并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随后引起世界各国有关部门的关注。
“厄尔尼诺”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最直观的表现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增暖。所谓异常增暖,是指该区域或某个特定范围内的海水温度持续出现比常年同期多年平均值偏高0.5摄氏度以上,甚至偏高2摄氏度以上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增暖给当地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可以引起全球性的天气气候的异常。造成大范围的高温与干旱,也可使原本少雨的地区暴雨成灾。例如,它可以造成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干旱,造成美洲、北欧及孟加拉的暴雨等。但究竟影响如何,目前尚无太多的公论和定论。
对于中国大气气候的影响也是如此。我国的气象工作者经过研究,一般认为:多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我国江淮流域夏季容易出现洪涝,而我国的东北地区则易出现夏季低温。(摘自《中国环境报》王桂田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