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无人气象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1
第8版(文摘)
专栏:

  无人气象站
气象观测是气象台站的一项重要的基础业务工作。因为天气预报是通过计算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观测数据,并结合预报人员的实践经验分析推测出来的。如果被预报的地点都有实测的气象数据,那么天气预报的效果一定是比较理想的。事实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气象台站的“网格点”距离一般都比较大,且分布不均,在那些气候恶劣的高山、荒无人烟的沙漠、远离大陆的海岛,不可能都设有气象台站。为了填补这些地方的资料空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科学家们设计出一种能自动观测、自动发报、自动整理记录并能远距离控制的地面、高空气象仪器,也就是通常说的“无人气象站”。
迄今为止,“无人气象站”已有40多年历史,已出现了三代产品。最先进的第三代产品具有如下特点:配备了微处理机,有逻辑计算和记忆储存装置;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观测数据可多可少;能自动计算极值和变量,自动“转码”;可根据给定的警戒值,发出或解除“天气警报”。例如针对民航系统对飞机航线内的热对流天气比较敏感的特点,“无人气象站”则可每隔半小时向民航管理部门提供一次“天气概况”,一旦出现“危险天气”(如积雨云、雷暴、冰雹等),则在30秒内发出危险警报,使得民航部门能从容地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的空难事故。
尽管如此,“无人气象站”也存在一些缺陷。除了仪器成本和消耗过大外,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根本地解决一般气象站的“目测要素”的观测。比如,云状、能见度等项目,仪器当然不能像人脑那样作出判断和估算,而这些项目也是积累气候资料和制作天气预报所必需的要素。当然,随着气象卫星、气象遥感、气象火箭及海洋浮标站等先进仪器设备的不断研制和完善,“无人气象站”的制作水平也会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气象观测进入全盘自动化、遥测化的综合体系,将是最终趋势。
(摘自《解放日报》霍寿喜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