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脱胎换骨的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2
第1版(要闻)
专栏:

河南临颍县粮食、外贸、医药、商业、物资5个流通系统87家企业,前几年曾先后进行了“租壳卖瓤”、“分块突围”等一系列改革,但最终都没有从整体上搞活,1995年经营性负债总额最高达3.14亿元,资产负债率109%,个个濒临绝境。而近年来这些企业却奇迹般地“活”起来了。原因就在于他们进行了——
脱胎换骨的改革
经济日报记者刘海法本报记者李杰
曾经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立下汗马功劳的粮食、医药、外贸、商业、物资等流通企业,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多元化流通的冲击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了“跛脚”的巨人。
历史包袱沉重是关键所在。由于种种原因,临颍县5个流通系统形成的经营性负债总额达3.14亿元,资产负债率109%;年均亏损1830万元;职工月平均工资不足200元;87家企业中仅有41家企业与银行维持信贷关系;离退休人员717人,每4个在岗人员负担1个离退休人员。沉重的包袱使企业发展无望,改革受阻,举步维艰。
为了救活这些企业,临颍县先后进行了“租壳卖瓤”、“分块突围”等一系列改革,但都没有最终从整体上搞活。究其原因,县委、县政府认为,这些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仅仅触及了“皮毛”,而未动其“筋骨”。从1996年初起,他们在全县5大流通系统全面进行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脱胎换骨式的改革。
办法之一:组建母子公司,实施资本经营。由单个搞活每一个企业转到整体搞活国有流通企业,关键是体制创新。他们把原来的每个行业经济管理局改为受政府委托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母公司行业性资产经营公司。母公司行使国有出资人职能,对国有资本实行价值化、股权化管理,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子公司是把原来的行业经济管理局所属二级公司改为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拥有法人财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母”与“子”的关系是国家出资者与企业法人的关系。母公司以产权为纽带行使出资者的权利,与子公司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母公司依法收取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费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用以偿还债务。子公司成为国有资本经营主体,具体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喊了多年没解决,一直困扰企业发展的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等市场经济下企业必备的发展要素,在临颍一下子迎刃而解,并很快产生了良好效果。去年,临颍粮食系统在遏制年均亏损1100万元的前提下,商业经营获利202万元,政策性经营减亏300万元,国有资产持股520万元,分得红利110万元。医药、外贸两系统今年头4个月在遏制多年亏损前提下,实现利税15.1万元,并分别收回年度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费51万元、35万元。
全县5个流通行业多年长期亏损一下子变成了盈利或大幅度减亏,人还是那些人,资产还是那些资产,经营的还是那些行当,脱胎换骨的改革就是与仅触及皮毛的改革不一样。
办法之二:“老子”背债,“儿子”发展,化解包袱。流通企业的改革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关键是如何处理积年形成的沉重包袱,并把它逐步消化掉。
临颍县5大流通系统形成的历史包袱达3.14亿元,每年的利息就是几千万元。临颍县的决策者认为,化解历史包袱,现实的政策要求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包袱不能甩给社会,必须内部消化;二是保证债务不悬空;三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运行一年多来,多年积累的债务负担、资金负担、人员负担、社会负担等困扰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步得到解决。根据5个系统43家子公司目前经营情况,预计用5年—10年的时间,将消化掉几十年积成的经营性滚动净负债。
新的经营体制形成后,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通过职工筹股、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兼并、联合,粮食、医药等3个系统共吸收国有股金520万元,职工募股803万元,社会融资1412万元,多年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使3000多濒临下岗的职工有了饭碗,1000多下岗职工已有400多人重新上岗。过去长期拖欠的养老保险金、医药保险金全部补齐,正常的“两金”及时交纳,保持了社会稳定。
更重要的是流通企业重振了雄风,服务农业产业化、促进产品流通的能力大大增强。昔日朝不保夕的粮食系统积极开拓业务,两年来新增仓储能力3000万公斤,开展代储业务1300万公斤。今年全省夏粮丰收,仓容“吃紧”,而临颍仓储有余。外贸系统大蒜加工生产线由改制前的11条猛增至41条,加工能力由400吨增至1200吨。国有流通企业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初步找回了失去已久的“龙头老大”的感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