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开拓农村市场的潜力与制约(下篇)制约农村市场拓展的主要因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3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开拓农村市场的潜力与制约(下篇)
制约农村市场拓展的主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就消费品市场而言,农村居民虽然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表现出有效需求不足。这既与农村居民收入、购买力水平增长相对缓慢有关,也与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经济结构失衡,落后的农村与较发达的城市“二元结构”使广大的农村居民难以与城市居民同步享受经济大发展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有密切的关系。
      一、近年来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增长相对缓慢
1978年以来,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积极性,1979年—1984年农业生产出现超常规增长。政府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缩小了工农产品剪刀差,农村居民得到不少实惠。1980年—1989年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力水平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明显高于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当时收入和购买力水平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出现集中补偿性消费,整体生活水平迅速步入温饱阶段。从1990年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出现负增长后,农村居民收入和购买力水平实际增长相对缓慢,防范收入风险意识加强。尽管近年来购买力水平提高,在经历一轮集中补偿性消费后,农村居民开始有选择性的消费或持币待购,有效需求不足,结余购买力提高,1996年人均结余购买力水平达到990元。1989年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农村低于城市,70%多的农村居民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的比重仅为43.2%。
      二、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
1.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重点放在城市。随着城市市场一般用品普及率的上升,产品在出现市场相对过剩、企业库存积压增加的同时,未能及时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此外,我国农村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消费需求和水平千差万别。这就造成企业产品结构与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不相适应,束缚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2.农村市场建设相对于城市严重滞后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对市场建设和供应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方面的重点都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市场无论是网点的建设还是商品的组织工作都严重滞后。
3.商品售后服务难得下乡
众所周知,商品售后服务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已引起企业经营者的普遍重视。但在组织产品下乡的过程中,却被忽视。送货上门、免费安装和维修等往往以城区为界,农村居民购买不能享受此类服务。
4.农村居民缺乏必要的商品知识和农村客观条件的限制
农村居民总体文化层次不高,目前不少农村居民缺乏必要的商品知识,使得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农村居民买得起而不会使用,或望而生畏。此外,电、水等基础设施跟不上,也限制了部分家用电器进入农家。
5.就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资工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步伐,表现为总量与品种结构都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高速增长的需要。1997年上半年化肥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品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又显露出来。
      三、开拓农村市场的主要措施
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使之成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契机,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迅速走向市场,摆脱困境,从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开拓农村市场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开拓农村市场首先要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入手,只有收入迅速提高,才能解决购买力不足的问题
无论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还是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都与迅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紧密相连,开拓农村市场亦如此。只有大多数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有了保障,消除保守的消费心理,农村居民才会大胆进行消费,使潜在市场能量得到释放,从而推动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滞后的问题。
2.开拓农村市场要求企业面向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而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面对当前买方市场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研究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与城市居民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消费特点、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更加符合农村居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3.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要把县城作为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据地
开拓农村市场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国有商业都到农村兴建网点,而是根据农村生产与消费的特点,根据市场容量,依托县城各种所有制的流通企业,在城乡结合部办好各类综合批发市场。大城市的一些大商场可以在条件成熟地区通过连锁方式与代理方式向县城及重要集镇扩散。
4.逐步完善农村市场系统
一是理顺工农产品比价关系,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保护,才能稳步发展。为了防止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扩大,挫伤农村居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必须建立动态平衡的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确保农村居民得到实际好处,提高收入水平;二是加强市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充分保护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当权益;三是开拓农村市场新领域: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机具的购销、租赁业务,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建立农村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市场,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