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股份制有利中国经济发展——访英国巴克莱银行金融专家施皮尔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0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访

  股份制有利中国经济发展
——访英国巴克莱银行金融专家施皮尔斯
本报驻英国记者蒋千红
日前,记者在伦敦金融城采访了巴克莱银行投资金融部的出口融资董事、中国问题专家施皮尔斯先生。
施皮尔斯曾于1984—1987年任巴克莱银行集团驻华代表,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离任后,他每年还要到中国去四五次。他谈到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关于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等问题。他说,股份制的迅速出台使人感到惊讶,但是中国的改革迈出这一步是很自然的。中国在过去近20年间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中国和80年代初相比,判若两个国家。
施皮尔斯认为,实行股份制后,中国的企业将运作得更有效率。它们需要大量地吸引投资,进口更加现代化的设备,并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市场上市。这一切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国际资本提供了更多的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
从巴克莱银行的在华业务,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过去的10年中,该行向英国国内以及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德国、比利时、法国与荷兰等八个国家的出口商提供了16.7亿英镑的对华出口信贷,主要用于向中国提供它亟需的电站、钢铁、化工、电信、航空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设备。在过去的4—5年中,中国已成为世界出口融资最重要的市场。施皮尔斯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需求还会持续20年。同时,中国的证券业和资本市场也将有长足的发展。他相信,在下一个世纪,中国将以一个主要工业国家和主要出口国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
对实行股份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施皮尔斯表示,他相信中国政府会有足够的重视并找出解决方法。他说,中国政府在鼓励人民致富,鼓励个人的主动性和减少对国家的依赖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于前进中的困难,中国的老百姓会采取一种“向前看”的态度。这是因为邓小平的改革已经进行了近20年,而中国人民是这一改革的受益者。(本报伦敦10月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