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扶贫济困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扶贫济困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本报评论员
今年第二个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宣传周已于昨日拉开帷幕。这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的号召,进一步做好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倡导的“动员机关干部和城市居民发扬团结、友爱、互助精神,为贫困地区捐送衣被”的活动,就是多方面扶贫济困措施中的一项。它不仅能够帮助灾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而且为城市居民找到捐赠多余物品、奉献爱心的途径。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甘苦与共的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干群和城乡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不仅是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发达地区的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各级领导要结合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认识,抓好落实,把扶贫济困送温暖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赢得群众的支持。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是社会公益活动,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群众的支持。各地要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使捐助工作的意义家喻户晓,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国现在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还有许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仍有58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加之每年都有部分群众因灾造成生活困难。所以,扶贫济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常抓不懈,将这项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
全国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设立经常性捐助工作机构和仓储设施,形成以社区为单位,以街道、居委会和社区为依托,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捐助接收网络,建立较为完善的经常性捐助工作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使救灾捐赠工作逐步由被动的突击性捐助向主动的经常性捐助转变。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捐助工作经常化、社会化的指示落到实处,为实现200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做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