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石油化纤工业的贡献——从灰色中山装到缤纷的时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4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石油化纤工业的贡献
——从灰色中山装到缤纷的时装
杨国庆
改革开放20年,人们感觉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穿。穿衣已经从灰色中山装到如今五彩缤纷的各种款式,商场中适合人们各种穿着需求的服装应有尽有,物美价廉。这一变化来自哪里?最主要的一条是我国石油化纤工业的飞速发展。
说起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有一段故事。1971年9月中旬,在由上海直达北京的专列上,毛泽东同志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抱怨买的确良衣服难,问毛泽东同志:“国家为什么不多生产一些的确良呢?”当时,由于我国石化工业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1972年由国务院三位领导同志签名的一份引进世界石油化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请示报告,送到周总理办公室,总理很快批示:拟同意。即呈主席。毛泽东主席也很快在报告上画圈同意。不久,国家下决心引进了代表世界70年代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石油化纤化工技术设备,并相继建成投产。从此之后,我国合纤工业飞速发展。
合成纤维不仅性能优良,而且可节省大量耕地。如1万吨聚酯纤维相当于20万亩棉田的产量,1万吨聚丙烯纤维相当于250万头羊所产的羊毛,而放牧这些羊需要1亿多亩草场。另外,合成纤维在室内装饰,特别是在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海洋捕捞、医疗保健、石油开采、国防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由于此,党中央、国务院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装需要,把发展合纤工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6年,我国合成纤维产量达240万吨,比1992年增长340%,占世界总产量的12.6%,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品种、质量等方面与国外大公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国石化总公司加快了合纤新产品开发步伐。标志合成纤维发展水平的差别化纤维的比例也有所提高,有色纤维、异形丝、空气变形丝、抗静电纤维、阻燃纤维等新产品相继开发成功,为丰富我国合纤花色品种和拓宽合纤应用领域提供了有利条件。“九五”期间,还将有一批新项目建成投产,为人民群众,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附图片)
齐鲁石化公司第一化肥厂塑料加工分厂的编织袋车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