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小议巴黎路标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2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小议巴黎路标文化
马小宁
我自小不辨东南西北,平日独自去不熟悉之处,总要为找路、坐车耗去不少时间。即使是逛公园这等小事,有时也难免尴尬。如果公园大且不止一个门,站在入口处的景点示意图前,为确定自己究竟位于哪个门的哪个位置,往往颇费思量。
在居住了十几年的城市里尚且懵懂如此,骤然到了人地两生的国外,岂不要举步维艰?我就是带着这种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被恩格斯誉为“欧洲文明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花都巴黎的。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担心纯属对巴黎的无知。抵巴黎次日,同事带着我乘坐了一下地铁和公共汽车,就一个劲地鼓励我单飞:“只要你看路标,绝对迷不了路。这儿的路标随处可见,当地人称‘路标文化’。”我一来没那么自信,觉得同事对巴黎的稔熟缘于长期在此间的学习和工作;同时也有些不以为然,小小路标竟也冠以文化,未免有些小题大做吧?但很快我便亲自体会到,同事所言不虚。
翻开巴黎地图就会发现,这里的路大都是斜的,纵横交错,宛如蛛网,显出几分随意,如同这一城市的浪漫风骨,但也让初来乍到者难辨东西。但细心的你也会同时发现,一个个红色的字母M和RER(分别代表普通和快线地铁)如繁星分布在巴黎市20个区内。这已成为巴黎地图的一大特色。呆的时间长了还发现,“不认识路,请下地铁吧”是巴黎人的口头禅之一。人们彼此之间交换地址或约会,也会特别说明有关地铁站名。巴黎人以地铁为骄傲。的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建设,巴黎地铁不仅以其分布合理、覆盖面广、现代化程度高、环境优雅著称于世,更形成了一套为人所称道的路标指示体系。
在巴黎市内任何一个地方,步行10分钟,准能发现一个醒目的地铁标志。进入地铁,乘客可以从售票口免费得到市区交通图。迎面的电脑显示屏提醒乘客下一班地铁抵达时刻。如果不知如何乘车,可请教自动指示屏。只需按下到站按钮,屏幕自会提供具体线路、换车地点等信息。巴黎地铁不报站,但站台内每隔数米就会有醒目的站名显示。一些大的地铁站往往汇合着数条地铁线,每条线又有相对两个方向,换车和出口通道交错,状如迷宫。但在视线所及,都有白底黑字的路标,标明方向、通道、车次和街道,帮助乘客有秩序地奔向不同目的地。可以说,只要记住中转、出口两个法文单词,你尽可一图在手,潇洒走巴黎。
巴黎的路标文化不仅限于地铁。在地铁站外,都设有邻近地区交通示意图。一个红色圆圈告诉你当前的具体位置,由于比例尺大,附近的街道、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巷也尽现其上。在呈放射状的岔道口,则竖有标明街道名称的箭头形路标。沿街建筑的墙上,钉着统一的蓝底白字、标明街道名和所属区号的路标。每间门面上也钉有同样色调的门牌号码,整齐而醒目。此时此刻,任你是再笨的人,也能顺利找到目的地。作为尝试,笔者曾徒步从位于14区的大学城走到2区的卢浮宫,一路穿街、走巷、过桥,全凭路标与地图结合。
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穿行中,多少悟出小小路标何以成为文化。大凡能称得上文化的东西,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应景之作,而是时间和智慧的积淀,并在不断的发展中,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因而具有了某种地方特色。巴黎有2000年的历史,巴黎地铁已近百岁。100年前巴黎路标如何,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绝不像今天这么完善。巴黎路标不仅使当地人直接受益,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使每一个外来人,无论停留时间长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细致入微的路标带来的方便,并把这种方便和巴黎联系在一起。小小路标也就无形中成为具有文化属性的事物。
置身其中,也领略了这种文化的魅力。设计者并没有把路标孤立地对待,而是把它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试想,如果没有一目了然的路标,日客流量达500万人次的巴黎地铁何以保持秩序井然?如果说,在现代社会中,交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那么,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路标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巴黎的路标文化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它却体现出了一种为人服务的思想。巴黎市区的200万居民不说,作为国际文化名城,每年有数百万外国游客,其中不乏语言不通者。而方便的路标则帮助他们跨越了行路中的语言障碍,使他们在从容中欣赏花都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因此,路标虽小,却有文章可做,而且做好了,不失为一篇城市建设的美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