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美“快车道”法案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3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快车道”法案之争
本报驻美国记者李云飞
克林顿总统最近向议会提出了所谓“快车道”授权法案,政府的有关官员目前正倾全力做议会的工作,争取今秋通过。拉美舆论认为,这一法案此时提出,与克林顿总统即将进行的拉美之行有关。
“快车道”法案的全称是《1997年相互贸易协定授权法案》,此间媒体一律称之为“快车道”。有了“快车道”,政府与外国达成贸易协定后,议会可以在90天内作出同意或反对的决定,但协定的内容不能变更。而如果没有“快车道”,则政府与外国达成贸易协定后,议会还可以对协定的内容进行修改。
对美国总统的这项授权始于1974年。当时美欧正在进行贸易谈判。由于欧洲方面感到,即使好不容易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美国议会还有可能进行修改,因此不愿意与美国方面继续谈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议会授权“快车道”给当时的福特总统。此后20年,历届总统都例行公事似地获得“快车道”授权。这项授权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克林顿总统的上次授权已于1994年到期,因此现在需要再次经国会批准。
今年的情况却比较复杂。因为有不少人,特别是劳联—产联等工会组织、环境保护主义者和民主党内的一些自由派议员都表示反对。他们担心,如果对政府与外国签订贸易协定不加限制,势必会影响美国国内的就业机会,或者对全球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主张要加上劳工和环境方面的条款。工商界则支持“快车道”。他们认为,目前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包括商品和服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4%,大约1200万个工作岗位依赖出口贸易。美国经济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在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情况下持续增长,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由于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在急需发展对外贸易的时候,总统没有“快车道”授权显然是不利的。
引起争论的另一因素是,美国国内对1994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至今看法很不一致。反对者说,这个协定使美国丧失了数十万个工作岗位,并使美国对墨西哥的贸易逆差达170亿美元。政府方面则说,恰恰相反,协定签订以来,美国因此增加了十几万个工作岗位,而且如果没有这个协定,美国的逆差会更大。政府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美国受益,因此正计划将其扩大到整个美洲。现在,美国已将拉丁美洲国家作为拓展贸易的重要对象。克林顿总统下周访问南美时,一个主要议题就是讨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筹建。近年来,欧洲国家发展与拉美国家经贸关系的势头很猛。美国《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报道惊呼“正当山姆大叔睡大觉的时候,欧洲在拉美进行了悄悄的入侵”。
此间舆论认为,这场围绕“快车道”法案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国内主张自由贸易的人与贸易保护主义者之间的分歧。克林顿总统能否再次享受到“快车道”授权,今秋可见分晓。(本报华盛顿10月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