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要金牌还是要明天——八运会老将复出现象透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8
第4版(体育)
专栏:浦江观澜

  要金牌还是要明天——八运会老将复出现象透析
本报记者薛原
      现象三题
现象一:40岁的张仁江在男排赛场上拼杀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一点大概就是“力不从心”。身边的这些队友也大多是三十大几的人了。而球网对面,一群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们正虎视眈眈。
现象二:翻开八运会羽毛球赛的球员名单,仿佛是一次老国手大检阅:赵剑华、吴文凯、张强、郑昱闽、陈红勇……当年哪一个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然而岁月不饶人,老将云集的福建男队最终丢掉了七连冠的辉煌。
一位国家队教练说,八运会羽毛球赛,男单水平最高,七运会后冒出的一批新秀已挑起大梁。而男双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比赛一结束,在前八名中占一半以上的老将们又“解甲归田”,国家队的希望在哪里?
现象三:前国家队主教练李敏宽坐在场边,看着自己率领的那批已经30岁上下的女垒姑娘们在场上呐喊奔跑,心里却不是滋味:“明年的世锦赛,恐怕还得仰仗你们。”女垒的青黄不接,从七运会时已显端倪,到了八运会,危机已暴露无遗。
老队员归队,水平发挥还不错,这真令李敏宽又喜又忧。喜的是队员的运动寿命得以延长,不失为一件好事;忧的是各队平时练的是新手,大赛却又派老将,梯队建设出现断档。李敏宽说:“找新苗子,看不到。也许有,被‘孩子妈’顶了。”
      老将真累
吐故纳新,是竞技场上必然的规律。老将“逆潮流而动”,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后继乏人,迫不得已再度出山;或是担心新手难挑大梁,总觉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保险。
老将真的保险吗?也不见得。经验丰富,体力不支,是众多老将们无奈的矛盾。而不少老将都是已做教练,重又出山,到底少了年轻人的冲劲和锐气。
全运会上,不少项目的国家队教练都来选拔新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他们对一些代表团动用已引退的老将表示理解,知道大家都盯着金牌。但也指出,如此做法对项目本身的发展不利。若是着眼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景更不容乐观。
老将出山,心理基础是一个“保”字,保得一年是一年。从排兵布阵的角度讲,倘若老将失手,也总比新秀落马承担的责任要小些。说来说去,还是“风险”二字作怪,患得患失的结果是因循守旧,恶性循环。实际上,新手必须经过大赛的锤炼才能成长,如果总是不痛不痒的比赛用新手,新手永远是长不大的新手。若是等到老将用尽,再出新手,人才断档在所难免。这方面,中国篮球已尝到了苦果。而中国乒乓球,却因“江山代有才人出”而欣欣向荣,称雄世界乒坛。
全运会的目的之一是“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群雄竞争是为了更高远的目标。所以全运会理应是推出新人的大舞台。另一方面,全运会对各省来讲,意义不亚于奥运会,金牌是首当其冲的目标。像篮球、排球场上的较量,激烈程度比联赛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将各省参加全运会的利益与备战亚运会、奥运会的利益协调发展,相辅相成,是全运会上出现的诸多老将带给我们的思考。
(本报上海10月1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