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网吧”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8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网吧”一瞥
朱刚
走进“实华开”网吧,只见靠墙的十几台电脑一字排开,六七个“网迷”紧盯着屏幕,余下的人有悠闲地喝着咖啡的,有低声交谈的,随意中不乏热闹。“实华开”是京城第一家网吧,据了解也是生意最好的一家。网吧的创建人徐宏哲经理告诉记者,创建网吧是为了适应因特网在全球普及的趋势。他也承认,网吧刚开业时用户稀少,只是在近几个月生意才有起色,而且还以“老外”居多。
网吧里,一位美籍女士在电脑前笑得前俯后仰,她在网上“聊天室”与朋友聊得正欢。顾忠山(音)是美籍华人,他来中国学习汉语,9月初他才被介绍到这里上网。网络对他来说很实用——发电子邮件同大洋彼岸的亲戚朋友联系。当问到这里的上网条件时,他表示满意,认为同在美国没什么区别。
中国的上网族以大学生和公司职员居多。在《中国资产新闻》负责激光照排工作的王先生刚刚在“瀛海威”办理了入网手续。他说:“是好奇心驱使我逐步接触网络。”他上网主要是娱乐和了解电脑知识。他很爱在“聊天室”里同素不相识的人聊天。笔者还看到,一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正在网络上查询国外大学的资料,她说:“上网查资料既方便也更为经济。”在“实华开”,笔者碰到留学归国的刘先生,他正在发电子邮件给美国的朋友。他说,在国外,网络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中国,一切才刚刚开始。
一位小“网虫”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叫郝斌,正上初三。郝斌对电脑网络一直都很感兴趣,暑假中他被同学介绍到这里上网。如今,他每星期来此上网2次—3次,双休日每天必来。据说,在他们班,像他这样经常上网的有三四个。郝斌正在网上和一些新朋友聊天,他说:“上网聊天有一种神秘感,而且没有面对面交往的种种压力,你可以始终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情,是一种心对心的交流。”
网络已经向国人走来,网吧是否能搭上网络的强劲东风越办越火呢?笔者走访了几家网吧,经营者普遍抱怨同一问题——客源太少,特别是国内客源少。9月27日下午,笔者走进三联韬奋中心的网吧发现竟无一人上网,据负责人介绍,即使在高峰期也只有3人—4人上网。近几天,笔者还获悉个别网吧因门庭冷落而不得不关门停业。一位网吧经营者坦言:“中国人对网络还太陌生,对网络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还没有清楚的认识。”(附图片)
目前,网络咖啡厅(也称“网吧”)在京城很时兴。人们坐在里面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操作电脑,通过网络会友、做游戏或了解各种信息、发电子邮件,它已成为京城百姓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上图:“实华开”网吧一角。 方云伟摄
下图:三联韬奋中心网吧一角。
本报记者 徐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