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邓先生,蒙塔尔纪深情怀念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4
第6版(国际)
专栏:

  邓先生,蒙塔尔纪深情怀念您
本报驻法国记者果永毅杨汝生
巴黎以南120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蒙塔尔纪的小城,那是邓小平早年勤工俭学的地方。22日,我们来到这里,寻访邓小平的足迹。
尽管还是早春,这里的草坪已经泛出青绿,垂柳开始吐出鹅黄。我们先走进一家旅行社,两位小姐听说我们是中国记者,脸上的陌生感一扫而光,热情地拿出刊有邓小平纪念文章的当地报纸,为我们复印,又赠送蒙市地图,并用彩笔一一标出邓小平学习和工作过的地点。到达市政厅时,一位值班的老年妇女告诉我们,现在的市政厅就是邓小平等中国留学生当年就读的中学,楼上还有他们住过的宿舍。她指着院中那两棵苍劲挺拔的百年梧桐说,那时,中国学生常在树前照像留念。
上午10时,市长尼布拉在他的办公室接受我们的采访。市长说,获悉邓小平辞世消息的当天,他就给中国大使馆发去了唁电,表达蒙塔尔纪的哀悼。他还说,这几天,经常有法国记者来采访他。市长介绍说,邓小平1922年至1923年间曾在蒙塔尔纪生活过,可以说,他一生的伟大事业是从这里起始的,“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我们一直把邓先生看做蒙塔尔纪人。中国为他举行追悼会那天,我们将按照蒙塔尔纪的习俗,在‘亡灵碑’前为他献上一个鲜花扎成的花圈”。市长进一步介绍说,1975年邓小平访法时,别人问他需要些什么,邓小平说,想吃蒙塔尔纪的牛角面包。蒙塔尔纪的牛角面包并无特别之处,可能因为少年时代的邓先生在蒙塔尔纪第一次吃到这种面包,所以难以忘怀。尼布拉还向我们一一展示了有关中国留学生的文物资料,有邓小平等勤工俭学学生的照片、往来信函以及劳工契约等。
采访完毕,市长亲自驾车带我们到邓小平劳动过的哈金森制鞋厂和居住过的地点参观。当年的制鞋厂早已改为汽车配件厂,留学生和劳工居住过的工棚也改建成兵营。据文献记载,当年邓小平等人经常在一家咖啡馆聚会。李富春和蔡畅的“革命婚礼”也是在那里举行的,邓小平是两位证婚人之一。市长开车陪我们寻访。据他说,蒙塔尔纪原先有40多家咖啡馆,岁月流逝,现在要找到很难了。时近午后1时,在我们的再三劝说下,市长才答应回家。分手时,他恳切地表示,这个咖啡馆对法中友谊十分重要,他一定设法找到它。
下午,我们继续寻找。路边一位老年妇女建议我们到警察局询问。一对青年伴侣自告奋勇为我们开车。他们说,知道中国的一位伟人去世以及他与蒙塔尔纪的关系。到了警察局,夏尔埃警官主动驾车,带我们去找一位名叫博特农的老人。博特农年近八旬,鹤发童颜,他得知我们的来意,便开车催我们上路。老人又带我们找到一位老妇人,其父曾是当地一家有名的咖啡馆老板。她说,听父亲说起过邓小平,并说中国学生常在米涅尔村的一家咖啡馆会面。令人失望的是,正值周末,咖啡馆不营业。
在蒙塔尔纪采访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我们要寻找的东西,其实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蒙塔尔纪人对邓小平、对中国怀有的一片亲情。
(本报巴黎2月2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