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畲乡致富领头凤——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蓝秀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畲乡致富领头凤
——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蓝秀珍
新华社记者肖伦添本报记者江宝章
在党的十五大代表中,有一位身着蓝底花边民族服、头扎鲜红“凤凰冠”的畲族女代表。她就是来自福建省宁德市石后乡的乡长蓝秀珍。她7年间穿破6双解放鞋和9双布鞋,被乡亲们亲昵地称为“老在穷山沟里打转转的女乡长”。
1992年12月,蓝秀珍被提拔为飞鸾镇副镇长。次年初,在一次镇班子会议上,蓝秀珍提出了实施“造福工程”的想法:将居住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散住在几个山头上的28户特困户搬迁到向阳里平原。镇党委书记、镇长对蓝秀珍的想法十分重视,他们积极向宁德地区、宁德市争取到了十几万元资金,经过两年努力,在向阳里营造了一个新村。126位村民告别了穷山恶水,搬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家园。乔迁时,村民们家家门上贴出了“居室很温馨,百姓谢党恩”的对联。
当蓝秀珍得知宁德地区适合种晚熟荔枝、晚熟龙眼,种橄榄也不错时,她高兴极了,马上到南山村挨家挨户地动员,办培训班,并且筹集到一笔资金,连同自己的工资,到百里外的九都镇买回了9000株龙眼、橄榄苗,免费送给南山和附近几个村的农民栽种。苗栽下后,蓝秀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请市里的专家来看一看,进行技术指导。现在,这些苗都已长成了树,丰收在望。1995年蓝秀珍调离飞鸾镇时,镇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的900多元增加到2400元。村村都通了简易公路,世世代代靠一条扁担两条腿翻山越岭的山区农民,已经可以在自己家门口乘摩托车进城了。
1995年底,蓝秀珍到宁德市石后乡任乡长。石后乡位于宁德市西北部,全乡14个行政村,2758户,12638人。其中,竟有600多户是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贫困户,而且1/3是特困户和五保户。石后乡最低海拔460米,最高海拔870米,素有“灯盏挂壁”之称。蓝秀珍根据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毛竹和水产品养殖等特点,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很快在竹洋、石厝建起了两个反季节蔬菜基地,并以点带面,全乡推广4000亩。如今,全乡农民凭此一项就可人均增加纯收入300元。冬天才能种植的蘑菇,此时在竹洋村长得像硕大的珠子。农民们把采收的蘑菇小袋包装空运到香港,每公斤能卖3.8美元呢!趁热打铁,石后乡又建起了安仁山千亩名优水果基地、林下洋千亩茶叶基地、大小岭千只羊基地、定洋万只肉兔基地、竹洋万亩毛竹基地、定洋与当洋的石板材基地、芹后和陈坂的食用菌基地,与竹洋和石厝的反季节蔬菜基地一起,形成八大基地。
这就是蓝秀珍。1992年,她被评为宁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宁德地区优秀乡镇长,1995年和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附图片)
图为蓝秀珍(右)在慰问畲族老大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