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万方数据:走向信息服务产业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奋进中的高新技术产业

  万方数据:走向信息服务产业化
本报记者温红彦
在支撑信息社会的三大支柱产业——计算机、通讯和信息资源中,信息资源的发达与否是一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真正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我国信息资源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已建成数据库约1000多个。但真正形成规模,走向市场,称得上产业的,当首推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万方数据公司。
  以库养库,探索数据库建设新路
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数据的仓库。它是将各种数据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加工处理成有序信息,储存于计算机中。通过联机、光盘等途径向社会提供服务。
万方数据公司的前身是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下属的产品样本部。1988年始建《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简称CECDB)时,它就边建库,边销售,边服务。当时还是中信所样本部主任的朱伟带领同事们,凭借中信所给予的7000元启动费,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他们提出“面向市场,以库养库,开发建设我国第一个为企业服务的数据库,创建面向市场的信息产业”的宏观构想。到1993年,CECDB红遍中国,走俏海外,被誉为“企业家的良谋”,我国第一家数据库专业企业——万方数据公司也应运而生。
如今万方数据公司也发展成一个年产值超亿元的集团化信息企业,现任中信所所长兼万方数据公司总裁的朱伟,谈起当年建库的艰辛,感慨颇多,“中国企业不乏有识之士,在CECDB刚刚起步时,他们就看到了光辉的前景。在按照我们的要求寄回企业详尽信息的同时,他们汇寄了我们所恳求的小额入库费。就是依靠这些企业家的理解和支持,万方数据用这笔‘小钱’办成了‘大事’,开发建成我国第一个直接为企业服务的‘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
继CECDB之后,万方数据公司完全依靠其自身的投入,相继开发了“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等10个著名的数据库,成为国内以商品形式上市数据库品种最多的专业性公司。
信息是竞争的武器,更是合作的纽带。万方数据公司从建库伊始,就以信息产业国际化为己任,推出了不同种类的英文版数据库。今天,万方数据公司提供的动态商贸科技信息已进入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我国50000家企业的信息挤进世界最大的信息系统——Dialog,和美国合作的中国商情信息光盘亦在北美和西欧上市。
万方数据公司面向市场,走以库养库之路,10年来共投入1500多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公司的产品销售与服务收入。在我国信息服务产业短短的发展历程中,万方数据公司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库网并举,拓宽信息服务领域
随着我国通信条件的改善和与国际互联网的连通,各种网络应运而生,为用户浏览国外信息资源提供了方便通道。但是,由于缺乏国内数据库的支持,多数网络能够提供的国内信息极其有限,从而限制了网络功能的发挥。
万方数据公司积多年的发展,以数据库形式拥有了丰富的国内信息资源,不失时机地采取库网并举战略,又一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朱伟介绍说,中国科技信息所在国家科委支持和众多科技信息机构参与下,已建有联通全国的“中国科技信息网络”,中信所通过改革重组,将资源和网络建设两部分功能各异而又互相依存的业务内容统一由万方数据(集团)公司运作,一个既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又能方便查寻信息的全国性信息服务网络开通了。重组后的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正通过国际、国内网络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
今年初,国家科委作出决定,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支持设立“中国信息”工程,并将其列为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该工程由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承办,联合各部委、各地方科技信息机构共同建设。工程采取“国家资助,企业运作,中央为主,地方配合”的运作模式,为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8月6日,一个集科技、经济和文教等丰富信息资源于一体的“中国信息”工程全国性网络服务系统正式开通。它的建成和开通,为改变我国现有网络系统上普遍缺乏中文信息资源的局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