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华盛顿故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9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古今人物

  华盛顿故居行
陈特安
美国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英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而美国的则是华盛顿的品格。”这足见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据说,到华盛顿市的游客,不管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少有不到华盛顿故居瞻仰、缅怀一番的。
从市区驱车沿着波托马克河南行,途经华盛顿生前最后检阅联邦军队的维多利亚镇,约一小时工夫就到达华盛顿故居的所在地弗农山庄。
弗农山庄坐落在俯瞰波托马克河的山丘上,原是华盛顿家族的一座庄园,名叫“猎溪山庄”。后来,华盛顿的哥哥劳伦斯为纪念他在海军服役时的上司海军上将弗农,将它改为现名。这里并非华盛顿的诞生地,他生于维斯兰摩郡的另一庄园,3岁时才随父迁居于此。
步入山庄大门,但见山庄布局整齐,一片宽阔的大草坪居中,绿茵如毯。路旁有各种果树,传说多为华盛顿亲手所植。铺沙小径分左右绕草坪通向南端正中的二层楼的白色主建筑,这便是华盛顿的起居所。在主建筑左右,匀称地分布着多幢不同用途的单层小屋,在大草坪左右两侧,有修剪整齐的各式种植园、花园。漫步其间,仿佛被带回到18世纪的美国庄园,满眼山清水秀,有一种宁静幽雅的感觉。华盛顿生前也非常喜爱这座山庄。他说,“在美国,没有比弗农山庄更可爱的地方了。”
顺着沙砾小道,我们来到了故居博物馆。墙上挂着华盛顿家族的家谱,室内陈列着的都是华盛顿的遗物。如一撮华氏金黄色的头发;一套中国明朝的古花瓷器及日本等各国送给华盛顿的礼品;还有几把军刀,其中一把刀身镌文曰:“此剑出鞘,非为血气之争,应为卫国而战。护国拔剑,宁死不屈”。寥寥数语,浩然之气,跃然剑上。至于华氏夫妇衣饰书稿文物类的展品也非常丰富,足供参观者久久流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到华氏居住的主楼参观。故居是一幢红顶白墙、两层半的英国乔治式建筑,楼前植有古槐和草坪,朴素无华。
一楼起居室、大小餐厅和书房,均以华盛顿遗物布置,一如其生前模样。大餐厅主楼内最大的房间,可供二三十人的正式宴会之用。据讲解员介绍:约克郡战役在此筹划;华盛顿57岁时在此被通知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逝世后,遗体曾在此停灵三天,随后安葬于弗农山庄。小餐厅是平时家人进餐之处。餐桌上按当年模样,摆着面包、菜肴、樱桃和红酒。据介绍,华盛顿生活简朴,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不喜欢矫枉过正,一杯酒、一盘羊肉就够了。如果来我这里的朋友希求过奢,定会失望。”
二楼华盛顿夫妇的卧室很朴素,有铺着花布床单的老式卧床、安乐椅、大圆镜和木制衣箱。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因咽喉炎在这间卧室里长眠不起。走廊的楼梯口挂着一把黑色的大钥匙及一幅素描。讲解员说,这把钥匙是用来开启法国的巴士底狱的。法国拉斐特将军于1790年把这两样东西送给华盛顿,并称华盛顿为“自由之父”。它们原本是一位名叫裴因的美国作家赠给率法军为美国独立战争助战的拉斐特将军的,拉斐特将军又把它转呈给华盛顿总司令。裴因在给华盛顿的附函中说:“法国大革命是美国政治原则移植欧洲所产生的第一只成熟的果实。由于美国革命,因而将巴士底狱的大门启开。这把钥匙来到了它适当的处所,一定会无限欣慰。”
沿木阶梯从二层下楼时,楼檐低矮,如不低头,势非“撞板”不可。讲解员提醒说:“请小心您的头,华盛顿就很小心,他有6.2英尺高。”故居纯粹为生活起居间,厨房、洗衣间、熏肉房、马房等,均分别设于主楼右边的5幢小屋中。这是一种带着欧陆遗风的主仆布局。
华盛顿临终时,庄园名册上登记着317名农奴,其中124人属华盛顿家族所有。庄园的资料显示,黑奴们可以在庄园内互相通婚。如配偶在外,可按时出行到其他庄园里去。所有黑奴的衣食均按季度分配。住在边远地区的家奴,可以有一小块自留地和私养牲畜。
据说,弗农山庄的主人并不限于对富人好,对穷人也颇有人情味,钱袋和粮仓时常向穷人敞开。虽然华盛顿常不在家,但他也没忘记自己的责任。有一次,他还专门从马萨诸塞州写信给管家劳德·华盛顿说:我们对穷人要和气,不要让他们饿着肚子离开;任何一个贫民来索米,要尽他所需给他,倘若不鼓励他懒惰,我绝不反对这样做;将钱粮用于慈善事业,当你觉得是很合适的赠予时,我不会反对,那是我的愿望,我和我的妻子都有同样的想法。字里行间闪耀着华盛顿的为人品德。
在18世纪美国农奴制盛行的年代里,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的大庄园主,对农奴制当然完全接受,并赖以发展家业。但到晚年,他已倾向于主张释奴。他说:“我深切希望,在本州(弗吉尼亚)的立法机构能够看到一项逐步取消奴隶制的政策。”据说,华盛顿还在他的遗嘱中规定,在其夫人玛莎逝世后他的黑奴都可以自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