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戴安娜和追星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9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戴安娜和追星众
草木
8月底,英国的戴安娜出了车祸,死于非命。
国外国内大报小报沸沸扬扬了一阵子,连篇累牍的“魂断巴黎”、“香消玉殒”。这不奇怪。和戴安娜有关的事一向都是新闻热点,最后的收场戏自然是要大做文章的。多少令人纳闷的,是英国的百姓举国悲恸,多日后仍在献花、捐款的不乏其人,甚至有了“人民的王妃”之说。
较真追究起来,这位前王妃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建树,或对国家和人民有怎样的“贡献”。和卫士或腰缠万贯的花花公子谈恋爱等等不提也罢。就说她最高尚的慈善活动吧。其实大家也明白,居高位或有巨财的人不时地在这类活动中露露面,乃是公关惯例,未必能证明人格或保障扶贫济难的成效,说不定倒是不坏的“投资”。总之,前王妃的善行和同是新近去世的特雷莎修女那种身体力行的工作恐怕是有质的差别的,即便说得上可嘉,也似乎不至于让数百万民众哀立街头、政府和教会的首脑纷纷出面发表最高等级的褒扬缅怀之辞。
在电视上看到戴安娜葬礼的送行场面时,我脑海里不由得闪过一个念头:这众多的哀悼者中有多少人曾经并仍将热心地掏腰包购买刊登戴安娜私生活秘闻的报纸?
车祸的原因之一是为新闻媒体偷拍、强拍照片的记者对戴安娜围追堵截。而最起劲地怀念她的和最热衷于阅览把她逼上绝路的无聊报章的,恐怕是同一群人。戴安娜的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或伟人,甚至不是旧式的王族贵胄。她是这个现代消费社会的超级明星。可拿来和她一比的,是拥有众多迷狂观/听众的“猫王”普里斯特利、迈克尔·杰克逊乃至麦当娜们。在某个意义上,戴安娜被爱戴恰恰是因为她没有建树,因为她除了光彩照人的容貌外不比我们更伟大、更高尚或更有学识。她是我们消费大众中的一员,只是更集中地体现了人们的类似欲望——从她那一度看来像是灰姑娘神话般的婚姻到她的领导潮流的美奂绝伦的服饰。甚至她的家庭风波也使她贴近普通人的经验。大众迫不及待地探究明星的隐私,似乎从中看到了一个放大了“美化”了的自己。即使在我们这个市场经济尚未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大大小小的影视名人也都在纷纷写“传”讲述个人经历,可见此种需求四海皆有,方兴未艾。
而戴安娜,不论她起初是否自觉,至少在当上王妃以后是欣然地接受了“明星”的角色的。一个人近二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聚光灯下,其中不可能没有本人的合作。可以说,“明星戴安娜”是媒体、公众和她自己共同塑造的。因而,在最后被记者死死追赶竟至酿成车祸的悲剧结局中,作为被追逐的明星,戴安娜不仅是个受害者,在某个意义上也是合谋者。
如果仅从这个角度看(司机的故事牵涉的是另外一长串社会生活问题),事故的另一个责任者就是通过媒体而“消费”戴安娜的热情追星众。但公众毕竟是不能得罪的。所以,我们见到的是,英国的首相和大主教接踵出来表态,显示他们和民众心心相通。至于英国的王室,他们白受了一份偌大的俸禄,却未能像戴安娜那样称职地担任国家公关主任,也不大情愿好好主演现场连续剧“皇家恩怨”给大家看,如今便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戴安娜的悲剧引发了对媒体的谴责和反思,却至今没见到有谁理直气壮地质疑公众的“知情权”和追星心态。
于是,人们咬牙切齿地骂过偷拍记者后,就心安理得地去观看戴安娜的盛大葬礼并继续欣赏有关她的传记和轶闻。作为号称“上帝”的消费者,我们总归还是有这点特权的。而且,我们也实在懒得向自己提那些煞风景的问题:比如,在十数年热闹非凡的戴安娜(或其他类似的明星)“炒作”中,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这场悲剧是否归根到底也是公众的悲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