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复苏乏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3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日本经济复苏乏力
本报驻日本记者张国成
日本银行不久前发布“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表明,进入新财年后,日本经济复苏依旧缺乏活力。4—6月份的经济增长率比前一季度降低了2.9%。若换算成GDP年增长率,则将比前一年度下降11.2%。这是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1997年度日本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0.9%,远远低于政府计划的1.9%。
造成日本经济复苏乏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消费疲软。日本全国百货店、超级市场的销售额和汽车销售量这三项指标进入4月份后与去年同期相比,都陷入了负增长。其中,4月份百货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超级市场下降了5%,汽车下降了13%。据分析,消费疲软的原因是4月1日提高消费税税率遏制了人们购物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拟议的经济改革中许多内容的思路是强调“共同负担”,这种对未来的莫测也引发了人们心理上的紧张感,使消费者束紧了钱包。
第二,设备投资下降。由于消费疲软,使商品库存大量增加,很多企业对进一步投资扩大生产采取了消极观望态度,除一些出口型企业由于日元贬值,景气旺盛,而对设备投资持积极态度外,内需型企业的设备投资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例如,面对国内疲软的计算机市场,日本著名的计算机厂家KEC公司的负责人就表示不打算再进行设备投资,扩大面向国内的生产。
第三,公共投资减少。面对庞大的财政赤字,日本政府采取了紧缩财政,压缩公共投资的措施。公共投资往往能给许多企业带来大量的商机。例如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追加6万亿日元的公共投资,使许多企业得以承包公共项目,不仅推动了阪神地区的震后复兴,也给日本经济复苏注入了活力。1997年度,日本公共投资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较上年度削减了10%。这必然会给日本正在复苏中的经济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但是,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压缩公共投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日经济自1994年复苏后一直疲软乏力,今年来竟出现滑坡。这不能不引起日本政界、经济界和舆论的强烈关注,经济景气对策成了日本第141届临时国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些经济界人士提出了一个能立竿见影的“药方”:政府立即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他们认为,日本经济摆脱“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靠的就是6次以追加公共投资为中心的总额达65万亿日元的综合经济政策。目前也是这样,只要政府“输血”,经济就能活起来。
但是,桥本内阁不同意用这付“药方”。追加公共投资钱从哪来?只有靠发行赤字国债,他们从政府的角度认为,这样做有可能医得眼前疮,但从中长期看,只能加速政府财政破产。因此,这付“药方”无异于饮鸩止渴。
为刺激景气,日本内阁也开出了一付由三点内容组成的“药方”。1.放松对信息、物资产业的限制。允许其他产业向电信和卫星广播等信息产业投资,扩大物流企业的营业范围,以降低成本。由于日本的信息和物流产业规模大,且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因此,放松限制将刺激投资。2.降低法人税,目前,日本法人税税率为49.98%,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高的,降低法人税一方面将提高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会使企业留成增加,资本积累扩大,其结果将刺激设备投资,减轻企业的资本成本,刺激企业的活力。据测算,如果降低3%,政府一年将减收1.5万亿日元法人税。但是,5年后,企业经营的税收将弥补减少的法人税。3.降低土地流通税。目的是使土地流通更加活跃。经济研究部门认为,如果将土地流通关联税收降低20%,土地交易面积可增加12%,交易金额可达4万亿日元,将有力地刺激经济景气的恢复。
从这付“药方”中人们可看出日本政府在恢复经济景气的思路中摈弃了追加公共投资的老路,而从改革中想办法。一些经济专家认为,上述三点都是对日本长期实行的僵硬经济制度的改革。尽管这三点对刺激经济景气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思路是值得肯定的。日本经济复苏乏力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制度上的问题,因此只能通过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报东京10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