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在维吾尔族农家做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2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在维吾尔族农家做客
本报记者杨振武
汽车在茫茫戈壁上疾驶,9月22日,当我们到达新疆温宿县哈拉玉尔滚时,夜幕已经降临,我们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五团民族分场短暂歇脚。
玉尔滚,意即“黑色的红柳滩”。在这个民族分场,维吾尔族农工占95%。我们走进一座漂亮的院落,原以为是招待所,没想到却是民族分场副场长吐尼亚孜的家。这座农舍的建筑颇具民族风格,面积有240多平方米,装修十分讲究,室内铺着地毯,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有太阳能的洗澡间。会客室有40多平方米,一套木制家具很是气派。这样的农舍就是在内地也是拔尖的。
主人按照维吾尔族习俗,用大铜壶倒水为我们净手,然后端上了大盘的馓子和茶水,摆上哈密瓜、西瓜、葡萄、香梨、苹果等质地优良的水果。42岁的吐尼亚孜忙里忙外,黑红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一边张罗一边招呼大家:“来,尝尝我们新疆的特产。”
吐尼亚孜是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起来的。以前,他就知道老实巴交地种地、放牧,一年到头,日子过得很紧巴。1978年底,他用分红的490元钱买了一头瘦毛驴,养肥后换回了一头牛。他摸索出一套牲畜育肥的技术,这几年不断到外地买了瘦牛、瘦羊回来,育肥后再屠宰出售。生意越做越大,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现在他家还养着20多头牛,500多只羊。由于他人缘好,肯帮大家办事,农工们选他当了副场长。他家里有32亩地,忙不过来,就请了帮工来种。
热气腾腾的烤全羊和手抓饭端上来了。吐尼亚孜用刀子分割着烤羊肉,一块一块递到人们面前:“要趁热吃,多吃点。”而后他又用碗一个劲地给大家敬酒。
“国家的政策太好了!”吐尼亚孜激动地说:“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拥护国家的好政策。党的十五大一开,我们的心里更踏实了。”
听说有远道的客人来,民族分场的农工们纷纷来到吐尼亚孜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我们问这问那,其亲热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在院里拉起了电灯,大家围坐在一起,弹起琴,唱起歌,跳起欢快的民族舞。一时间,稍有秋意的院子里变得温暖如春,其乐融融。(见左图)
夜深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同维吾尔族农工们告别。车开远了,还见一些人在不停地挥手。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好的人民啊!”(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