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踏遍冰雪绘新图——记西藏测绘队员的奋斗足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踏遍冰雪绘新图
——记西藏测绘队员的奋斗足迹
本报记者贾西平
8月里,去西藏,刚爬到5300米的山上,就气喘吁吁,不能支持了。山上有雪,天空湛蓝,偶尔一缕白云从腰间擦过,这景色又叫人将高山反应忘在脑后。既有点难受,又十分兴奋,这种感觉恐怕为首次进藏者所独享。
可是,在测绘队员眼里,这山只能算一个土包包。因为这里平均海拔高度就有4000多米,境内七八千米的山峰达50多座!我们北京来的几位记者,在这片广袤的原野上驱车4000余公里,寻访测绘队员的足迹。
西藏自治区测绘局局长次仁土登告诉我们:“测绘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遣队。没路没水的地方,荒无人烟的地方,恰恰是我们测绘队员最早出没的地方。”
  汉藏兄弟
汽车开到干巴拉山口,西藏测绘局副局长王维拉带我们下车,来到路边一个界桩旁。这是浪卡子县与贡嘎县的界桩,重约50公斤。在公路边埋界桩好办,如果在山顶,车和牲口上不去,只有靠人扛。光扛界桩不够,还要扛水、沙子和水泥,劳动强度非常大。有时沿着边界走几百里,见不到一个人。在西藏120万平方公里境内,一共要埋多少界桩没有统计,但可以肯定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1995年,工程师杨义在措美、乃东、隆子三县交界点执行勘界任务时,由于高山反应,全身浮肿,昏倒在5600米的也积拉山顶。山顶积雪,时间一久就会冻僵,两名藏族兄弟克服重重困难,迅速将他抬到山下,送进了医院。可他第二天一苏醒,又要上山,同志们劝他,他说:“我住院,你们对情况不熟,耽误了工作怎么办?”说完,他坚持爬到了山上。与他长期搭档的是一名叫嘎单的藏族测绘队员。我们请嘎单谈谈,他憨笑不语,不住地用手指着杨义:“让他讲,让他讲。”以后从有关材料中发现,他干测绘这一行已有17年了。为了工作,他常常顾不上照管家中患病的父亲和两个孩子。有一次,他患肺炎住院,得知有勘界任务后,一输完液,跑到医院门口便餐馆吃了一碗面条,就赶到300公里外的那曲工作去了。他在给局里的一份材料上写道:“工作中所遇到的艰辛,常人是难以忍受的,有许多艰难困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
西藏测绘局有职工47人,在汉族同志的传、帮、带下,藏族技术人员已由几人发展到22人,几乎占全局职工的1/2,能胜任三角、水准、地形图等专业测绘任务。汉藏同志工作上志同道合,生活上亲密无间,团结得像亲兄弟一样。
  血染白雪
如果说伤病是一种偶然事件的话,那么经常出没人迹罕至的荒野,面临的就是一次次生死的考验。
1992年4月,外业队队长李侠、作业员康宗平,来到位于青藏边界地区的昌都类乌齐、丁青两县作业,因工作受阻,又与外界失去联系,困守荒野达3个月之久。断粮后,他们靠挖野菜维持生命。有一种野菜吃后,他俩全中毒了,呕吐、全身浮肿,十分危险。
工程师何红专,在海拔五六千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作业,高山反应很重,全身浮肿。当行进到藏、青、新三省(区)交汇点与鲸鱼湖之间时,暴风雪突起,帐篷被掀翻,金属撑杆重重地击在他头上,殷红的鲜血流出,立刻在皑皑白雪上染出一个血印,这血印恰似测绘队员们画的地图。何红专双目紧闭,昏了过去。同志们急忙赶来帮他包扎伤口,但限于条件,没有处理好。以后,何红专伤口化脓引起高烧,他忍受着伤痛和高山反应,在可可西里跋涉2000余公里,历时40天,圆满完成了测绘任务。
  舍家求道
1959年骑着毛驴子,赶着牛车进藏的王雪青高级工程师,是西藏测绘界的老前辈。他说,这里的氧气含量约为沿海的1/2,内地人只要能在这里生存下来就不错了。许多内地的同志,当年十几岁、二十几岁,一离开校门就奔西藏。几十年来,我们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工作得很好;不仅从事体力劳动,而且从事脑力劳动。
在采访中,我们遇到许多从内地来的测绘队员,他们有的离别了妻子,有的离别了丈夫,更多的是远离年迈的父母。子女教育、就业,自己退休后的安置,这些是他们普遍都有的后顾之忧。有时闲下来,这块心病就会折磨他们。然而,一旦他们工作起来,情绪仍是那样地高昂,性格仍是那样地豁达,对工作仍是那样地投入。为了工作,不少人竟一次次主动放弃了内调的机会。
西藏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当我们在广阔的草原上行进的时候,看到那奔腾的牦牛群,看到那振翅高翔的雄鹰,立刻就会感到一股旺盛的生命力在涌动!
何红专将他在野外的工作笔记写得整整齐齐,攒了厚厚一大本。谁能断定这些笔记不会有技术上的独创与发现?离校没几年的康宗平,无论工作多忙,也忘不了躲在被窝里写几段日记。谁敢肯定这些日记日后不会变成传世之作?刚刚从北京来此援藏工作一年多的大学生王永尚,参与了筹建世界上最高的卫星地球跟踪站———拉萨GPS跟踪站的工作,他对此站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写成一篇科技论文,发表后立即受到行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在许多汉族同志看来,祖国的安宁和藏族同胞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是他们不惜用青春与热血孜孜以求的大道。舍小家而顾国家,割私情而求大道。这就是西藏测绘队员的高尚情怀。
  雪山铭记
测绘队员们的每一分奉献,与西藏各族人民的奉献一起,都在西藏飞速发展着的社会进程中体现出来。高耸入云的雪山,铭记着他们的功勋。
西藏测绘局局长次仁土登同志告诉我们,该局先后完成了多项城镇规划测量,水利电力测量,乡(镇)所在地海拔测量,编制了47个县行政区挂图,完成了15个县、146个乡(镇)的勘界测绘任务。
与此同时,西藏的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农业今年夺得第十个丰收年。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国家投资的62个重点工程,绝大部分已经完工。每年全国各地对口支援西藏的项目数以百计。开发矿山、修筑公路、建设电站、改善环境……西藏每天都以新的面孔面对世人。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西藏,这些日子,眼前依然浮现出高原的景色:汉藏测绘队员的足迹紧紧相随,深深地印在雪山、草地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描绘着西藏美好的明天。(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