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变废为宝铺金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2
第10版(科技)
专栏:

  变废为宝铺金路
何煌侯秀荷
车到河北冀州市境内,人们惊喜地发现:昔日蜿蜒曲折的田间小道,现在被一条条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所代替;纵横交织的公路交通网络,宛如一根根帛带,连接东西,贯穿南北,弹奏着经济大合唱的和谐乐章;那平坦坚实的路面,整齐美观的路肩,完美合理的布局,无不显示冀州人的聪明和才智。当然在这一条条锃亮舒展的公路背后,却折射出一种变废为宝、“科技兴交通”的光芒。
回顾几年前,这里的公路养护状况真是令人酸楚。由于不能掌握当今公路建设与养护先进技术,传统的热拌油料根本不能使小面积的坑槽及时修补,因此极易造成病害面积逐渐扩大,而且每次拌合热油料无论面积多大均要动用沥青加热油料拌合机等机械,造成不可避免的浪费。同时施工季节受到限制,阴雨天气、低温季节均难以施工。即使补好的路面,由于工艺不过关,一到大雨天气,有的路面烂成一团泥,人和车辆只有在泥泞中艰难行进。
面对这种状况,市交通局局长李振广决心要走“科技兴交通”之路。他和一位主管业务的副局长魏立雪一道,组织了一支高素质科技攻关队伍,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工作。
他们首先开始的是“阳离子乳化沥青拌合料推广应用”的研究。当时国内对此种矿料已有研究,交通部新颁规范中也有论述,但在路面挖补大面积推广应用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方面不够完善。攻关小组就是要对该拌合料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的具体生产、施工步骤进行研究,并找出施工中较易出现破坏的原因。然而,起步是艰难的。他们翻遍了国内外科技方面的资料和行业科技书籍,却一无所获;又听说省外一家兄弟单位对此有些基础性研究,便怀着虔诚的心情前去拜师求艺,但遭到婉言谢绝。在此种情况下,大家的信心丝毫未曾动摇。经过大量的配方试验,奇迹终于出现了:他们所研制的拌合料不仅显示出小面积坑槽可随时挖补的特点,且修补质量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每平方米与同标准热油拌料相比可节约资金41元以上。专家们在鉴定中一致认为,该成果施工方便,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所补路面稳定、坚实,无污染,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振广又率领科研小组向着新的领域进军:“我们能不能研究一种适宜在我国北方冬季修补路面的新材料,以减少冬季路面坑槽不能修补所造成的损失呢?”于是他们又是一阵紧锣密鼓的攀登。没有节假日,没有昼夜之分,有时一个试验程序下来,他们要连续在试验室观察几个昼夜,眼睛熬红了,手脚累麻了,但从来不叫苦叫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攻关,新型“溶剂型沥青拌合料”成果又在冀州市交通局问世了。专家鉴定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拌合料适合于零下10摄氏度以下的冬季低温路面修补养护使用,解决了冬季路面坑槽因不能及时修补而迅速扩大病害面积的难题。其施工简便及时,路面平整密实,使用效果好。从此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路面不能及时修补的状况将成为历史。也正是该项目的成功,使冀州市的各条公路实现了时时处处无坑槽,公路好路率一跃达到了95%以上。
有志的科技工作者总是把双眼盯准那些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冀州市有家大型炼铁厂,厂家冶炼过程中产生一种工业废料——水淬炉渣。有一次,市委书记张建新办事途经炼铁厂,看到堆积如山的炉渣,既污染了环境,又侵蚀着大片的土地,便想到善搞科学研究的李振广、魏立雪。他建议攻关组对其做一下试验,看有无对公路基层有用的成分。化验结果一出,令人十分震惊:将这种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等成分的炉渣粉碎后作检验,强度竟相当于225号水泥,完全可以应用于路面基层中。就这样,又一种变废为宝、为国内首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水淬炉渣新型无机结合料诞生了。它可以广泛适用于灰土基层、底基层,与传统的同规格灰土相比,具有成本低,后期强度高等优点,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赞扬。炼铁厂过去堆积如山、令人头疼的炉渣,如今成了宝贝,全被交通局买来修路。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冀州市交通人学科技、用科技,在短短时间里,就连续取得了3项国内先进水平成果,并且在市委、市政府的热情支持下,迅速将这些成果大力推广,实现了冀州市公路交通建设的飞跃:到目前,仅乡级以上新修公路的工程量就相当于前15年工程总量的118%,出现了像副市长李贵谦、交通局李振广等一批“筑路迷”。由于这些用新成果修筑的路四通八达,平坦坚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当地农民纷纷敲锣打鼓,杀猪宰羊,抬往工地向李振广和科技人员、筑路工人表示慰问,并热情赞叹:你们用科技变废为宝,为咱们铺起了一条条通往富裕的金路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