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拉萨河的色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2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拉萨河的色彩
王宗仁
我真的没有想到我们一见面他就说,他太爱拉萨这个地方了,如果还有来世的话他仍然选择当兵上高原服役。
这个叫李龙虎的战士已经有十五年兵龄了。十五年间他没挪窝,一直呆在拉萨兵站当炊事员,为进出西藏的战友和客人烧火做饭。几次内调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的机会都被他谢绝了。他的脸庞像藏民一样成了紫膛色,那不是烟蒸火燎的印记,而是高原紫外线给他的馈赠。
我问:西藏这个让许多人望而生畏的雪域为什么对你有这么大的诱惑力?
他没有回答,只是伸出手臂指着一个地方——
我看到拉萨河紧贴着兵站的南墙闪金流彩地向东淌去。
一个藏家少女吆着一队牦牛从河里漂流而过。
李龙虎心里装着拉萨河。他把一腔挚爱洒进了这条河,反过来这条河又给了他厚重的爱!
初当炊事员的日子里李龙虎的心情并不轻松,都是因了汽车兵贴在兵站食堂里的那首打油诗:“高原缺少青菜,豆腐豆芽挂帅”。在单调的高原上吃着单调的饭菜,吃腻了,反胃,你还能挡住就餐人发牢骚?其实,这事本来不该他这个炊龄不长的新手犯愁,可他总觉得既然穿上白大褂成了掌勺人,就有责任让大家吃得舒心。
一日,他踏着6月的一层薄雪到拉萨河边洗菜。那些在火炕上催生出来的黄豆芽儿,此刻一浸泡在河里如鱼得水般的活了起来。河水潺潺地从芽菜间、豆瓣缝间流过,豆芽儿分明蹿节地生长,一下子变大了似的。龙虎的心儿也醉了,绿了!拉萨河这般多情,我们为何不用这绿了河水又醉了人心的菜做出活鲜鲜的美味佳肴?
李龙虎忽然觉得拉萨河是这样美好,生活是这样幸福!人应该珍惜并不断创造自己的价值,才能无愧于这个阳光灿烂的时代。
不久,他就做出了拉萨兵站的第一道名菜——西藏火锅。还是那豆芽,还是那豆腐,外加在西藏随时可见的牦牛肉,香喷喷的火锅便应运而生。他给它起了个象征性极强的名字——“情满拉萨河”。自学获得的三级厨师技术,还有他对这块高原的厚爱和对战友的感情,催生了“西藏火锅”的诞生。有人赞扬他说,这是巧手出名菜。其实,说手巧倒不如说心红更确切。
龙虎并不会作画,却偏爱看画,翻阅了不少有关作画的文章。读画是为了做好饭菜。触类旁通嘛?他记得有人在评价欧洲一位有名画家时说过这样的话:“他的全部艺术只在于运用色彩的巧妙上。”运用色彩的巧妙——这话极对。李龙虎记住了。他想,饭菜不也讲究个色味俱全吗?但是,在荒凉、严寒的西藏高原上要做到“俱全”是很难的,应该更多地强调“色”。在这个地方能看到色彩,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有了“味”。画家是巧用色彩,高原上的炊事员则要寻觅色彩。难怪他能从豆芽、藏家少女、牦牛上读出拉萨河的色彩。豆腐、豆芽中加一块牛肉,单调变丰富,喷香的火锅便出世了。
拉萨河日夜从李龙虎眼前流过,他从倒映于河面的五彩景物中看到的是拉萨市越来越多的高楼商厦、藏家人越来越灿烂的笑脸、青藏川藏公路上奔驰不息的车队。他收下了拉萨河上的这一幅幅彩画,将它深深地藏在心底。
后来,李龙虎又做出了几道深受大家称赞的美味菜肴:“六月雪山白头翁”——羊肉炖豆腐。鲜嫩的羊肉与白生生的豆腐相配,多么馋人。不用说羊肉是西藏本地所产,豆腐自然还是原先那豆腐了;“火焰山下大雪”——白糖拌西红柿。又是一红一白,平添几分诱惑力。白糖是昆仑牌,西红柿是拉萨河谷长出来的;“青龙跃过拉萨河”——黄瓜做的清汤……
一道菜像一首诗,听着悦耳,看着开胃。可以想象得出从创意到具体操作,李龙虎费了不少心血。
在海拔三千六百米的缺氧地区拼搏十五年,身体不落下毛病是不可能的。李龙虎的腰疼病已经有六年的病史了。去年夏天,妻子从中州大地专程来拉萨劝他:“龙虎,你瞧你这身体,病病殃殃的哪像个三十岁刚出头的人嘛,走起路来驼着个背,塌着个腰,好难为人!我不是嫌你老相,我是担心你的身体,干部当不上,又把身体搞垮,何苦来着?”
妻劝了半天,没想,李龙虎一笑,说:“近来,拉萨人风传着拉萨河的上游有一处水冒着蓝泡,可以治病,前去水疗的人不少。明日如果天气晴好,你陪我到拉萨河里游个泳,痛痛快快洗个澡,我的病治了,你也防病了,一举两得!”
妻拿他没办法,哭了,笑哭了!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后勤部创作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