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平视孟章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2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平视孟章全
岳德沉
沈阳空军某部专业军士孟章全,当兵十三年,八次受到沈空、师、场站的嘉奖,还被空军树立为全军学雷锋标兵。虽然,他戴着那么多耀眼桂冠,但用平视的角度来看他,他仍是一个“普通一兵”。
平视孟章全,就会看到,他是怎样从一个浑身沾满黄土的农家娃变成军营里“技术大拿”的。孟章全进入军营时,刚满十九岁,被分配到场务连养场班,说白了就是“清扫站”。原先他以为,当一个养场兵只要勤快就行了,不用什么技术,可是,从一次因扫雪机故障差点影响飞行的教训中,他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军人,首先应该技术过硬:铁锹、扫把不能当武器用。当时,连里有铲车、压路机等养场机械,他虽然在家时修过小四轮,但与这些机械却是毫不沾边,手头连一本可供参考的资料都没有,他就积攒下有限的津贴,去驻地附近的丹东、东港书店购书。他常常囊中羞涩得分文不剩,但却存下了一摞摞的书。他买了手电筒,常常在夜间用被子蒙着头,支着电筒在被窝里学习,半年下来,灯泡用坏了好几个!有时遇到难啃的“骨头”,就跑到地方修车点请教,刚去时人家不肯教,他就主动帮人家干这干那,终于感动了修车的师傅:“没见到像你这样好学的年轻人,要是不嫌,我这门永远为你敞开着!”不到一年,他不但学会了汽修技术,还使连里六辆趴窝的车辆全部“起死回生”。在当义务兵的四年时间里,他先后自学了《机械原理》、《机械维修》等十几门课程和实用技术,整理出了五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成为全师乃至驻地十里八村颇有名气的机械修理“大拿”,仅自修机械一项,每年可节约经费十余万元。
平视孟章全,就会看到孟章全在军营里所有的日子,都是和雷锋在一起的日子,他用自己的行动使“雷锋精神”变得语义丰富起来。孟章全是场站学雷锋小组组长,每到农忙季节,就带领小组成员到田间义务修理农机具。一次,一个农民的拖拉机坏在稻田了,拖不出来,焦急中,想到了孟章全,表示只要把拖拉机修好开出来,喊个价就行。孟章全二话没说,脱了鞋卷起裤腿就下到水田里。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一脚下去,冰冷的淤泥漫过小腿,像踏进冰窟窿里,他硬是咬牙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等把车修好了,两腿冻得已经迈不动步了!那位农民感动得将兜里的钱都掏出来,孟章全摆摆手说:“我是义务修理,不收费!”又有一次,孟章全探亲归队不几天,连里就收到他的家乡河北馆陶县砖厂寄来的感谢信和锦旗:原来孟章全回家后准备修理房子。当他去砖厂买砖时,发现厂里推土机坏了,由于是淘汰机型,先后修了多次也没修好,孟章全毛遂自荐,承担了修理任务。他与砖厂的同志下保定、跑邯郸,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才配齐零部件。推土机修好了,他的假期也到了。厂里拿出五百元钱作为酬谢,他还是那句话:“我是义务修理,不收费!”
平视孟章全,还会看到,孟章全在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面前,表现出怎样的一种坚定气概!至今也说不准是谁把“技术大拿”要复员的信息散布出去的。一时间,孟章全所在的营房“聘客盈门”!
原来部队驻地是经济开发区,内资、外资厂家很多,哪一家没有车辆、机械?有一位船主甚至学刘备“三顾茅庐”,对他说:“只要你为我看好那两台发动机,我一年给你两万块,外给你解决一套住房”;还有一个私营汽车修配厂的老板请他入股,“一年分个五六万不成问题!”然而,部队考虑到工作的需要,希望他留队,他毫不犹豫地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既然部队需要我留下,我没二话!”可是,他的家里人却又是书信又是电报,催他赶快回去。原来,孟章全在家乡也是窗户眼儿吹喇叭——名声在外,许多厂家登门招聘,岳父已经替他应承下来,并许下了帮他致富的承诺。
孟章全觉得有必要回去一趟了,谁知刚进家门,就被亲友和“聘主”包围起来,有的许以重金,有的给以“官位”,他知道跟这些人谈不拢,便借故散心,走出家门。
家乡的夜,自有迷人的魅力,那小溪潺潺的流水,那风吹树梢发出的低低絮语,都使他心潮难平:他很早就失去了父母,是乡亲们把他养大的,他应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家乡父老,回报这块黄土地。然而,他的这身技术又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育的,他更离不开部队……
一个身影轻盈地飘到他的面前,他定睛一看,是未婚妻,他感到自己对不起未婚妻,恋爱几年了,早就该结婚了,因为家里至今还欠着两千多元债,所以一直推延婚期……他愣住了,一时竟不知该说句什么好。倒是未婚妻先开了口:
“怎把大伙撂下自己跑出来,心里烦?”
“服役期就要满了,部队让我继续留队,可是……”
“留队是好事,我支持你。”
“真的!”
“我当初爱的就是军人,现在还是。”
“有你站在我的背后,我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家乡的夜色美,家乡的人更美!压在孟章全心上的包袱彻底卸掉了,他没等假满,就踏上了归队的路程。
(作者单位:空军86346部队政治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