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昆剧《司马相如》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2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昆剧《司马相如》观后
罗怀臻
上海昆剧团创作演出的新编剧目《司马相如》,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潜心创排,精心磨合,终于走上舞台。评价《司马相如》成功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是它的文学气质。编剧郭启宏是来自北京市的著名剧作家,他所创作的昆剧都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和较深的历史内涵。他所一直实践着的“传神史剧”观念,对当代的历史剧创作很有启发。如这一出《司马相如》:中国古代读书人总也摆脱不掉或来自社会或来自自我的双向制约,因此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感受着漫长的有如炼狱一般的心灵体验。剧中的司马相如先生“一胸翰墨”,却每每流于炫耀;一旦受挫,又特别地易发怨尤。他总是极易轻信又极易冲动,极其敏感又极其脆弱。作者对他不无同情的调侃和满怀希望的解剖,不由使人联想到周边的人事,因而也产生诸多会意,激起许多共鸣,于隐含苦涩的一笑之间,陡然领悟到了某种人格与品格的神圣庄严。这正是郭启宏剧作的传神之处,也是戏曲文学所传达出的一种“现代意识”。
二是它的舞台风貌。与剧作所蕴涵的文学气质相对应,青年导演卢昂经由老戏剧家苏民先生的有益铺垫,饱蘸才情,匠心独运,终于展现了一幅新颖的当代昆剧舞台艺术演出景观,因而让人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现代昆剧剧场艺术的视觉听觉感受。无论是音乐声腔的继承出新,无论是舞美灯光的图景意境,无论是服饰造型的花纹款式,无不出自传统戏曲美学的精神,又洋溢着现代人审美品性的盎然生机。尤为可贵的是,扮演司马相如的岳美缇,扮演卓文君的张静娴,扮演卓王孙的刘异龙等中年演员,竟能一改常规,同步逾越,既不失往昔风采,又有新鲜气韵,而且如此得心应手,落落大方,与整体演出形成和谐,显出光彩。
三是它的革新态度。这些年,一些曾产生过“轰动”的革新剧目,其实真正在艺术创造上为人公认并且能够从此保留下来的所谓精品剧目委实也并不是很多。尽管该剧“革新”的步幅很大,但它却没有游离于中国戏曲的美学传统,没有脱离昆曲艺术的剧种本色,因而它令我们领略到和感受到的也还是比较纯净的中国昆剧艺术的典丽之境、高雅之风、精深之韵。(此剧为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