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古巴在改革——古巴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4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古巴在改革
——古巴纪行之二
本报特派记者张仓吉
在古巴的日子里,无论是高级别的访谈,还是深入民间采访,改革是最热门的话题。古巴朋友不仅会兴致勃勃地向你介绍古巴改革的情况,而且可以听到他们对中国改革的积极评价。看得出来,中国改革的成就鼓舞着古巴人民。同时,他们也强调,古巴的改革要根据古巴的条件和特点来进行。
1993年是古巴改革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古巴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改革农牧业经营机制,调整国营企业结构,改革外贸体制,取消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建立国家税收制度,开放农贸市场、外汇商店和个体经济等等。
古巴规模最大、最重要的经济改革当属农牧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在1990年以前,按照经互会国际分工,古巴主要生产蔗糖、烟草和水果,产业结构单一。国内每年需要的200万吨粮食中,有160万吨从苏联和东欧等经互会国家进口。世界局势突变,古巴几乎断了粮源。古巴经济部宏观经济局局长马索告诉记者,古巴农牧业改革正是起步于这一艰难时刻,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是将庞大的国营农场分解成小规模的合作社性质的生产合作基础组织,二是将土地使用权无限期地交给生产合作基础组织和个体农牧民,三是建立奖励机制,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产量。
目前,古巴已经建立起近4000个生产合作基础组织,经营全国50%的耕地,在农牧业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到古巴采访第一天,在国际新闻中心卡丽娜女士的建议下,记者先去农贸市场转了一圈。市场里顾客熙熙攘攘,除蔬菜、水果和粮食外,国营食品商店里很难见到的猪肉、活鸡、香肠和生菜等在这里应有尽有,只是价格不菲,1公斤猪肉要30个比索,相当于一般人一周的工资。市场管理员介绍,牛奶、牛肉、土豆等仍由国家统购统销,不准上市销售,而且,摆摊的只能是个体农民和其他农业生产者,不允许有中间商。
古巴的外贸体制改革,也是取得突出成就的一项改革。古巴外贸部长卡布里萨斯用几个数字向记者介绍了古巴外贸体制改革和发展情况。1989年,古巴仅有50个外贸企业,对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88%。目前,全国有281家公司和企业有对外贸易经营权,贸易地区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在1996年古巴近50亿美元的外贸总额中,拉美国家和加拿大所占份额上升到39%,亚洲国家上升到14%,欧洲国家下降到44%。另外,出口商品结构开始多样化,生物制品和医疗技术产品出口逐年增加。古巴生物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有10多种生物制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正是在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动下,1994年古巴经济终于走出低谷,出现转机,经济增长0.7%,1995年增长2.5%,去年增长7.8%。这虽然是恢复性增长,但它的意义非同寻常,给古巴人民带来了希望。
听到古巴朋友一次次重复这些经济增长数字,我不禁想起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主席两年前的一段话,“当许多人相信古巴革命将很快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我们已经坚持5年了”。古巴挺过来了。尽管古巴仍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但与前几年相比,压在人民心头的乌云已被吹散。(本报墨西哥城电)(附图片)
古巴民族英雄、独立战争领袖、诗人何塞·马蒂塑像和迎风飘扬的古巴国旗。本报记者张仓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