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心境交融——谈王乃壮的人物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3
第12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心境交融
——谈王乃壮的人物画
黄苗子
多年不见王乃壮兄,最近读到他的画,真有“士别三日”的感慨。
对艺术的追求,总要经历各种境界,种种境界,是经过阅历和修养、参悟得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乃壮的画,是现代人的画,有现代人的阅历、修养——例如传统和外来绘画的一切基本功等等。但他不同于一般时人的画,是由于他有他自己的入门路数和参悟心得。绘画一门艺术之所以有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的风格,也就是由于每一位艺术家都有不同的心路历程。
最近看到王乃壮的一幅水仙长卷,深叹他的白描手法和构图布局的精峭,说明他近年勤奋用功岁月,并不白过。
曾看过他最近的画册,突出的是他的人物画。乃壮和所有的中年知识分子一样,经历过世情世态,读书行路,接触过许多人物,在和各种人物的接触中,产生了喜、怒、哀、乐、爱、恶等等“缘”,这“缘”,使乃壮扣开心扉,有了触发,进入自己的玄解。
作画也和参禅一样,要有玄解,不能执著。五代法眼禅师,看见一位老住持一意在明悟自心,于是在自己的庵中,门上写个心字,窗上写个心字,墙上也写个心字。老庵主到处写“心”字,被法眼禅师看见,便说:“门上但书门字,窗上但书窗字,壁上但书壁字。”法眼禅师点醒老庵主,要领悟平常心是道,不要做表面追求,还是实实在在地去认识和理解心,这才是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乃壮的人物画,观音是观音,高士是高士,他绝不会画个普普通通人物,千人一面,却贴上“老子过关”或“东坡赤壁”的标签,就像窗、门、墙壁,都写个“心”字,只是自欺欺人。
王乃壮画弘一大师李叔同像,绝不只是有须有发的老头,而是慈祥、智慧、清癯、绝俗,并且深深抱着自渡渡人宏愿的一位当代高僧的造像。首先是作者通过外形,读到内心,了解到他的学问、修养、品质等等,用虔敬的崇仰和功力足到的笔墨,把它表现出来,因而生感染力,达到完善。对于这样一位戒行十足、才情卓越的宿尊,能用精练无多的墨线,透过自己的心灵,再现出来。我们说:这才是心境交融,比“真实”更深一层的人物画。因为它不但表现了主题的外在,更重要的是刻画了主题的本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早就认为“凡画,人最难”,他认为画人物要“迁想妙得”,“以形写神”,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是心境交融,才不至于画一个猥琐老头,而贴上标签曰:“弘一法师”。
“凡画,人最难”,顾恺之把人物画的甘苦,一语道破。
回头再看乃壮所画弘一大师像,随意作两笔眉毛,似皱非皱,配合着微合的一双慧眼,似乎洞察整个宇宙,眼神蕴藏而有澄光,更使人想象到他的深邃。苏轼说:“传神之难在目。”这正说明此图构思之妙。挺直的鼻官,似乎代表了世间一切正义、坚刚。唇部表情微妙,似悲悯,似微笑。零星散乱的胡子,显得潇洒出尘。而高高的颧额,正是代表具足无上般若的智者的法相。这些细致表达,也正是禅宗常说的“抓着”。
乃壮又以率真、隽永的书法,写下弘一大师像赞及他的发愿文,书画都妙造自然,更加增加了禅的气氛。
乃壮的人物画,用线日趋老辣,造形严谨,结合东西方绘画之长,他自己在不断参悟中,已经得到“入”处,走自己的路。这正如高原妙禅师的法语:“若具者(这)般操志,即是到家消息。如人上山,各自努力。”为此,我为之合十礼赞。(附图片)
弘一大师(中国画)王乃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