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在“三改”上突破——邯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汉章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4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三改”上突破
——邯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汉章一席谈
本报记者冉永平
邯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汉章,参加了刚刚在香港结束的第五届亚洲钢铁会议,10月18日来到北京。他一下飞机就兴致勃勃地向我谈起了感想:“这是一个很有收获的会议,亚洲主要国家的大钢厂全到会了。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亚太全球最高的发展速度决定这一地区必然是钢铁最大的市场。我们总抱怨没有市场,钢材卖不出去,走出去天地宽着呢!关键看我们有没有能力与国外大钢厂竞争。”
不容我提问,刘汉章就倒豆子般谈起有关会议的情况。从他对国际钢铁市场的津津乐道,我隐约感到,刘汉章的下一步目标将是国际市场。
有三家中国企业参加了这次大会,刘汉章作了题为《努力当好国有企业的典型》的发言。刘汉章告诉我,发言结束后,国外同行提问最集中的是,中国能不能三年使大中型国有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他说:“我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讲了一个水城钢铁厂的例子。水城钢铁厂是一个3万人的大厂,邯钢托管半年它就发生巨大变化,7月一个月降低成本2000万元,全年可以减亏1.5亿元。你说国有企业的潜力大不大?”
我们把话题转到十五大提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刘汉章说:“十五大精神特别有针对性,小到邯钢大到钢铁工业、国有经济,面对的所有难题十五大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尽管今后进一步发展,任务还很艰巨,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只要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
刘汉章说:“邯钢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有知名度,但我们自己很清醒,我们的设备还很一般化,产品也基本是建筑用材,轧钢是些大路货,一旦市场不旺我们日子就难过。如何继续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尽自己的力量,创造新的经验,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十五大以后,我们一直在研究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出路。”
说到这里,刘汉章如数家珍:邯钢要进一步发展,除了继续提高我们成本管理这一看家本领,继续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水平外,必须在“三改”上突破。其中,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上产品档次更是关键。这些年,我们每年投入6到8个亿的资金,技改一直没停步。但是,基本上是在原有工艺基础上的改造,更多的是“小打小闹”。要真正具备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对技术设备动大手术。先进技术才是市场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任何领域的竞争都将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实力受经济实力制约,关键钱不是人人有。”
刘汉章说:“钱是个问题,我们准备进行的‘大手术’是引进国外90年代最先进的工艺CSP技术。由于比传统工艺缩短了流程,每吨卷板的价格可以减少100多美元。我们的改造要100亿元,国家支持一些,我们自筹一些,但还有缺口。这就靠股份制帮忙了。我们预计11月左右可以完成上市,募集到资金,将有助于我们在2000年以前完成根本性的技术改造。那时,邯钢将能够和国内、国际大钢厂竞争。”刘汉章强调说:“我们要用改制拿到的钱来进行技术改造,使技术设备上水平、上档次。”
技术是竞争的基础,但规模也是竞争力的保证。邯钢与国内大钢厂比规模没有优势,是否也会影响邯钢的竞争力?规模从何而来?
对这一问题,刘汉章感触颇深:“中国有1亿吨钢的总量,世界属一属二,不能说没有规模。但由于我们钢铁企业数量多,1亿吨的总量具体到企业头上,就成了小规模。可见,中国钢铁工业调整存量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十五大提出的加快企业的联合、兼并、租赁、破产等改组,对钢铁工业很有针对性。”“谁会成为改组后优势集团的‘龙头’,最终还是要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但是不管谁成为‘龙头’,只有走这条联合兼并的改组之路,中国钢铁工业才能解决规模问题,体现出竞争能力。”
目前,邯钢已经兼并了舞阳钢铁厂和衡水钢管厂,完成了两次低成本扩张。他说:“中国钢铁工业形成5到6个大集团是比较合理的。邯钢希望利用十五大的‘改组’思路,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力争成为这5到6个集团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