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从施压转向对话——克林顿南美三国行初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5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从施压转向对话
——克林顿南美三国行初析
本报驻巴西记者吴志华
10月12日至1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了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等南美三国。这是他对南美地区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克林顿与上述国家领导人就贸易、教育、缉毒、环保、航天、和平利用核能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分别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协定。特别是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美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受到了拉美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舆论认为,克林顿的访问有助于美国改善与这些拉美国家的关系。
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筹建是当前美国同拉美国家关系的核心问题。1994年底,34个美洲国家首脑聚会迈阿密,确立了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然而,3年过去了,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因美国国内牵制和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分歧而进展不大。年初,克林顿总统连任后,决心推动和加快谈判步伐,甚至希望在2000年前就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克林顿这次亲赴南美,主要目的就是做南方共同市场的工作,争取在明年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前打破僵局,实现美国的初衷。
克林顿到访前夕,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舆论几乎一致认为,美国将对两国采取施压促变或又拉又打的政策。然而,克林顿在访问期间却对东道国近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赞不绝口,并允诺讨论两国向美国的贸易出口问题。这与美国以往对拉美国家盛气凌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照。
在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美国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姿态:第一,明确表示支持南方共同市场的发展。克林顿在巴西和阿根廷发表演讲时认为,南方共同市场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成员国,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稳定与增长,也有利于美国的利益,它的发展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并不矛盾,美国不要求拉美国家在两者中选择其一。第二,美国首次表示同意与南方共同市场进行“集团”间的对话。在此之前,美国一直强调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础,通过签署双边协定的方式,逐一谈判,最终形成美洲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则主张以集团对集团谈判方式组成美洲自由贸易区。10月17日,随访的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阿根廷表示,美国准备与南方共同市场进行“对话”,表明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立场的松动。
美国对南方共同市场态度的转变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3年来,南美大陆已经从连年不断的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成为世界上新的经济快速增长地区和新兴的市场。其次,南方共同市场迅速和健康的发展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往来,智利、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靠近或者有意加盟南方共同市场。欧盟和亚洲诸国也在积极发展同南方共同市场的关系。美国对南方共同市场的出口也从1990年66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56亿美元。可以说,没有南方市场的参加,就形不成美洲自由贸易区。
为了对美国新姿态做出积极的反应,巴、阿两国同意在明年4月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开始就美洲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克林顿的南美之行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实效,还要看明年4月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本报巴西利亚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