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编织文明网——青岛市四方区社区服务硬件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5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编织文明网
——青岛市四方区社区服务硬件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宋学春
“俺再不用为5元钱的药‘打的’上医院了!你看‘流动医院’开到家门口了。”说话间,一辆标有红十字的依维柯面包车来到青岛市四方区湖岛街道办事处大院。这只是青岛市四方区社区服务的普通一景。长期以来,四方区十分重视社区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如今,他们已精心编织了“三张”服务网络,居民只要拨通求助电话,满意服务便会来到家门口。
  资源共享网
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是社区服务的基础。1995年区政府投资260万元,建成面积1200平方米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之后,街道、居委会又多方筹资3000多万元,根据布局合理、方便居民的原则先后建立了区第二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社区服务工作站。同时还建立了区医疗服务中心、保健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少儿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
目前,区内社区服务设施已达1000多处。他们还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询问等形式,根据居民的需求上服务项目。儿童餐桌、自行车棚、代灌煤气、小维修等各类服务项目已达1400多个。全区为残疾人、烈军属、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如残疾儿童寄托站、辅读学校、康复中心、老年人活动室、俱乐部、双拥活动站等,已达400多个。
这张“资源共享网”还将区政府各部门所属的服务设施和项目都纳入其中。卫生局所属的两所医院和八个门诊部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挂钩包片,进行健康教育、医疗咨询,还免费为老年人、残疾人、烈军属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司法局所属11个法律服务所和五个律师事务所积极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仅1996年,就为87名老人、烈军属、残疾人提供了无偿的法律援助。文化局所属的13个文化站、图书馆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老年人文化活动。
  服务大军网
青岛四方区志愿者活动开展得早,且遍及各行各业。1996年,区属各部门、各单位的志愿者联合起来,成立了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社区服务志愿者由分散活动开始走向集中。协会中的4500多名志愿者深入社区,有组织地为居民提供服务。
1997年,志愿者的社区服务发展成为全区各界志愿者的联合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与驻区15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志愿者、三所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驻区部队20多个单位的学雷锋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社区服务志愿者协调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的、活动经常的志愿者队伍。
在四方区,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全社区志愿者活动日。此项活动已坚持一年多,志愿者活动备受居民群众的欢迎、赞扬。
  求助电话网
社区服务不能坐等居民上门,不能只解决“供”的问题,还要解决“求”的渠道。今年1月15日,区政府在区社区服务中心开通了四方区第一个居民求助电话,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他们将全区的社区服务资源和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的有关信息输入电脑,实行电脑化管理;居民求助电话设专人24小时值班,还配备了社区服务专用车。求助电话开通后,平均每天收到近40个求助电话,内容涉及家电维修、家务劳动、房屋维修、法律咨询、医疗健康、婚丧服务、社会治安、断电断水等方方面面。求助电话向社会公开承诺,对烈军属、老年人、残疾人和社会困难户实行低偿和无偿服务。求助电话开通后,受到居民的极大欢迎。
3月18日,四方区小白干路第十居委会开通了全区第二个求助电话。电话开通后,已接到1000多个求助电话。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12个办事处、140多个居委会开通了求助电话,区、街、居三级求助电话已实现联网。
青岛市四方区的社区文明被“三张文明网络”牢牢地托起。(附图片)
题图:四方区社区服务中心大楼。
宋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