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人为因素与物种灭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5
第8版(摄影·文摘)
专栏:

  人为因素与物种灭绝
对于任何濒危动物,人工饲养与野生生活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发现,每一个物种的灭绝,无论持续时间的长短,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人为的因素。
旅鸽:200年前数量达50亿只左右,遍布北美大陆。当北美移民发现其肉质鲜美时便大量捕杀,短短几十年就面临灭绝。
袋狼:产于澳洲的大型食肉动物。由于牧羊人认为它对畜牧业有威胁,便开始大肆捕杀。1939年最后一只野生袋狼被打死。袋狼的灭绝使食草动物失去了控制,开始与羊群抢夺草场,给畜牧业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马里恩象龟:分布于印度洋塞舌尔岛,是直径1.2米、重270多公斤的大型食草动物。据18世纪一本航海日志记载,马里恩象龟曾像铺地的石头那么多。航海者将有象龟的岛当作食物的补充地,一只象龟可供全船人一顿晚餐,每条船一年要抓1000只—6000只龟。1800年时,塞舌尔岛的象龟已灭绝。
卡罗莱纳鹦鹉:北美洲唯一的一种鹦鹉。欧洲人开垦森林时,它们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和趋之若鹜的装饰品。1904年,这种鹦鹉野外灭绝。辛辛那提动物园从1886年起就尝试人工繁殖,但没有成功。1917年最后一只雌鹦鹉死去,余下孤单的一只雄鹦鹉仅多活了一年。
(摘自《中国资产新闻》小孟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