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美重视开发欠发达地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2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美重视开发欠发达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肖炼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性的问题,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扰。美国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跨州之间的结合部地区、大城市的贫民窟等。美国政府虽然从30年代就开始注意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但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法规和政策。克林顿政府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和全球经济竞争的考虑,于1993年8月签署了《联邦受援区和受援社区法案》。《法案》规定,拨款25亿美元用于税收优惠,10亿美元用于贫困地区的各项援助。1994年6月,全国共有500多个地区和社区提出要求援助的申请,同年12月,联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署批准6个城市受援地区,65个城市受援社区,农业部批准3个农村受援地区和30个农村受援社区。
该《法案》出台的背景,主要是美国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农村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村就业减少;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和年轻劳动力的外流以及历史遗留的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美国政府援助欠发达地区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促使受援地区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让其长期依赖联邦和州政府援助。其核心是培育受援地区自我发展的创造能力和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但是次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否则,再多的援助也难以奏效。
该《法案》明确提出了援助计划的基本原则:一是经济机会原则。主要是创造就业机会,开展就业培训,促进小企业发展等,使受援地区经济逐步增加自身活力。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受援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短期发展目标要与长期战略目标相衔接。三是社区自主原则。受援区的领导机构是董事会,其成员来自私人、非赢利组织等。董事会代表地区居民的利益,一切重大决策经居民讨论表决,并通过董事会实施。四是适应变化原则。受援区居民自己决定他们的社区发展采取何种战略,以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变化。
为了更好执行“扶贫”计划,联邦政府成立了援助计划执行董事机构,由副总统戈尔领导,具体工作由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署以及农业部地区管理署承担。各州政府也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在具体做法上,美国政府主要抓了几件事:一是全国公路网,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目前,美国已形成全国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公路的不断延伸使美国南北和东西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二是信息网络建设。由于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并相互连接形成网络,在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上地区之间几乎没有差距。三是环境保护。联邦政府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环保法规,各受援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无论大小,都要向联邦政府有关部门特别说明对环境的影响,否则就要受到干预。四是基础教育。州政府每年财政支出的85%用于教育,联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欠发达地区。
此外,政府为培育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行若干区域优惠政策。例如,在税收方面,联邦政府扩大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豁免权。在金融方面,经联邦政府批准,欠发达地区的建设项目可向社会发行债券,可由州政府担保向社会集资,给企业长期低息贷款。
严格的法律制度,是保障援助欠发达地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联邦政府根据国会通过的有关法律,制定具体援助计划,审批申请报告,拨付一定的款项给州政府,并定期审查资金的使用情况。州政府也要制定如何使用援助资金的法规及会计制度,具体指导和监督援助计划的实施。受援区董事会,要在发动居民讨论的基础上,依法提出申请援助项目的报告。总之,联邦政府、州政府和社区董事会都各自按照法律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主观随意性。由于所有程序都在严格的法律控制之下,因此很少发生资金挪作他用而使“扶贫”计划夭折的事件,从而提高了援助资金的使用效率。
总的来讲,美国“扶贫”计划执行得比较顺利,某些受援地区的经济状况初步有所改善。例如,密西西比州受援地区的失业率从1995年8月的10.3%下降到1996年的6.7%。伊利诺伊州和康涅狄格州由于受援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失业率明显下降,贫富差距有所缩小。但是,援助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受援地区急功近利的短期目标与联邦政府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另外,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是依靠政府还是依靠市场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看法上也存在较大分歧,这些问题有待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