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叩响迈入新世纪的钟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4
第8版(体育)
专栏:浦江观澜

  宏大的规模,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赛风,热情的观众,使八运会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届全运会;全新的观念,大胆的探索,精心的筹划,科学的管理,八运赛场出现的一些新特点,预示着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圣火将熄,伫立扬子江头,人们仿佛已经听见中国体育——
叩响迈入新世纪的钟声
本报记者许立群杨扬
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在中国体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体育叩响了迈向新世纪的洪亮钟声。
  办赛水平
世界一流
不少国内外行家评价,八运会的办赛水平世界一流,从规模和组织水平看,称其为“小奥运会”并不过分。
几年前,国际奥委会委员视察中国时曾对北京的场馆设施颇有微词。今天,当萨马兰奇先生置身于气势恢宏的上海体育场时,这位国际奥委会主席也不禁啧啧赞叹。上海投资56亿元新建改建的48个比赛场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八运大赛的顺利运转证明,这些场馆完全能够满足国际比赛的需求。
有近两万人参与的八运盛会,给上海在吃、住、行、赛等诸多方面带来的工作量无异于举办一个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但上海经过四年的积极筹备,凭借其经济基础,精心筹划、科学管理和群众的热情支持,八运会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受到各方赞誉。
观众的参与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大赛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十几天来,奔赴各赛场观战的上海观众创纪录地达到200多万人次,许多上海人都亲身感受到了八运赛场的热烈气氛,热情文明的上海观众也呈上了一流的答卷。
“欢乐、和谐、有序、隆重、精彩、热烈、圆满、成功”既是上海的办赛目标,也是赛后各方的一致评价。
一位香港记者说,参加八运会更切实地看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的确,一个国家的办赛水平实际上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上海以国际大都市的风采和气派从一个侧面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正走向富强、文明的时代风貌。
  前进动力
改革创新
有人称,八运会是全运会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运动会。本届运动会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新人辈出、运动成绩也最优异。
改革的主线贯穿八运会始终,改革成为发展进步的动力。
“上海模式”为今后举办大型运动会、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上海打破了办大赛要国家巨额投入的老套路,坚持以市场为依托,通过土地置换、拍卖比赛冠名权等一系列经济运作手段,筹措到兴建场馆和办赛经费60多亿元,这是史无前例的。
人们在惊叹上海人精明的同时,更对体育的潜在价值、对体育市场的巨大潜力有了深刻的领悟。八运会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一次强烈震撼,而观念的更新必将使人们开拓出新的思路,创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八运赛场上出现的许多新特点,预示着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潮流。
人才交流的大门已经开启,以市场的手段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外籍教练的大量引进与众多选手出国深造两条道路一个目标,中国体坛的进一步开放将大大拉近与世界的距离;教练队伍知识化、年轻化、注重科学训练已蔚然成风,中国竞技体育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与竞技体育相得益彰,两者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理想之路日益宽广。
  八运精神
时代号角
以举办大型运动会为契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八运会又一成功的探索。1300万上海人民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为当好东道主尽心尽力。八运会志愿服务人员达到100万,这在世界体坛也绝无仅有。八运会期间,摆放在街头的500多万盆鲜花不仅鲜有丢失和损坏,许多居民还自发浇水呵护。人类的精神世界在这点点滴滴小事中得到了升华。
八运赛场上,绝大多数代表团公平竞争,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把抓好赛风、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作为同等重要的一枚金牌来争夺。人们为运动健儿创造的每一项世界纪录而欢呼,思想境界早已越过狭隘的地域观念;人们鼓励运动健儿勇攀高峰,实践“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想;而对跑在最后还能坚持到底的选手,人们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
改革创新、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八运精神是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的宝贵精神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