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武秀之的理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6
第4版(副刊)
专栏:开拓才的足迹

  武秀之的理想
居其宏
如果走在大街上,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与众不同之处,是多出一条腿——那个她须臾不离手、放下来是凳子收起来是拐杖的装置。
不论你对这位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声乐教授是否喜欢,也不论你对她毕生追求的事业是赞成、反对,还是将信将疑,你总会承认:她是一个纯粹而高尚的人,一位堪称楷模的教师。为了所痴迷的声乐教学事业,她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
如果你有幸成为她的学生,你必会发现:她的生活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身体虚弱得让风一吹就倒;但她对艺术、对声乐、对学生、对教学,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严师慈母工作狂苦行僧武秀之”,这个公式大概最能说明她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武秀之,年逾六旬,河南大学声乐教授。从教数十载,高足满中原。身材高挑面白净,齐耳短发单眼皮。平凡的外表下奔腾着一腔激情与创造的热血,瘦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个坚强的灵魂。她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为艺术,为学生。而这两者又在同一点上聚焦——这便是“假声位置真声唱法”。
“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是武秀之从事声乐艺术表演与教学数十年,融会中外各家之优,古今各派之长,潜心揣摩研究,反复推敲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声乐教学体系。对于这个体系的表述,需要厚厚一本研究报告方可完成。这对一般读者而言未免太枯燥了。但如果我们不谈“唱法”,而只讲用这种唱法会带来的直接“结果”,情况将变得非常有趣。
实际上,武秀之关于“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的创新灵感,直接来源于已故总理周恩来关于“三女合一”的构想。周总理的大意是说,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唱法,一种是西洋歌剧《茶花女》,一种是民族歌剧《白毛女》,一种是传统戏曲《七仙女》。这“三女”可以并存嘛,可以互相学习嘛,说不定将来会产生一个新的什么“女”。周恩来这个神奇的构想,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牢牢地牵引着武秀之的魂魄,使她奋不顾身地向着那一柱微光扑去。这是一项多么漫长、多么艰难的艺术苦旅啊!上万个日日夜夜,几乎每个小时都要克服困难,排除干扰,打败孤寂,战胜自己。当然,怀疑、妒忌、嘲讽、刁难总是免不了的,但更多的则是支持、鼓励、关心、呵护,是勇敢的参与和默默的祝福。武秀之没有让人们失望,当她在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次公开提出“假声位置真声唱法”这一科学命题,并以一批经过这一唱法严格训练的学生们的示范性演唱,证实周恩来关于“三女合一”的构想终于成为眼前活生生的现实时,前来参加学术鉴定会的音乐界专家、歌唱家和声乐教授,个个激动不已,有的老泪纵横……
在现行声乐教学体制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本是两个专业,在有的音乐学院甚至是两个系;至于戏曲唱法,则基本上是划在戏剧圈子里的,连与民族唱法也较少往来,与美声唱法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用武秀之“假声位置真声唱法”训练出来的歌者,不但能够一人兼唱美声、民族、戏曲三种不同的风格,不但每一种唱法、每一种风格都比较规范,感觉也较到位,达到相当的专业水准,而且这种“三女合一”的歌唱演员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十个八个,而是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届一届又一届,涌现出一批一批又一批——正是:桃红李白遍中原,散金碎玉落全国。
一种唱法培养了学生全面的歌唱能力,造就出全能型的声乐人才——这就是“三女合一”在声乐上的创造之处。
武秀之首创“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其本意和目的均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声方法和全面歌唱能力上,但是她的学生的来源和艺术背景的特殊性却又把“三女合一”的纯声乐意义扩展到整个歌剧表演艺术上来,并且使它具有了更为广阔的被开发利用的潜在可能性。
武秀之和她的教学科研活动,在校内外、省内外得到许多人的赞许和支持,其中有省各级领导、专家、企业巨头、亲朋好友、平民百姓等等。武秀之一提起这些人,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事情并不总是那么如意。许许多多难以理解的人和事,伴随着她的日日夜夜。武秀之和她的民族歌剧班在一贫如洗的条件下顽强苦撑,这位大教授时常放下教学到处打电话求人资助。有人不能理解,但也有人能理解。武秀之现在教学的地方处在郑州郊区的一个小镇上,地方就是一位企业家慷慨援助的。武秀之经年累月地住在其中的一间既当居所又充教室的低矮屋子里。每天自清晨至夜晚唯一的事情就是教学,为了她认定的理想苦苦奋斗。
今年的9月8日,武秀之和学生来到北京音乐厅举办教学汇报音乐会。每位学生先是欧洲古典歌剧咏叹调或艺术歌曲,再是中国民族歌剧选曲或创作歌曲,然后是戏曲唱腔选段,向观众显示了全面的歌唱能力,还辅之自然适度的形体表演,水平大都比较高,感染力也非常强。一些专家认为,武秀之的教学成果解决了声乐教育中的一些难题,开辟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思路。演出结束时,北京音乐厅里一片赞叹声,兴奋的情绪洋溢全场。观众佩服武秀之,感谢武秀之。武秀之,您辛苦了!
当武秀之与学生正准备返回郑州时,歌唱家李双江又站在了她的面前。正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李双江听过音乐会后深为武秀之的教学所打动,他希望武秀之和学生能延迟归期,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开一次音乐会。于是,武秀之声乐教学的一曲曲歌声,又扣动了军艺师生的心弦。
“太好了!”这是音乐会终了,师生们由衷的评价。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研究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