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十月花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6
第4版(副刊)
专栏:舞台纵横

  十月花束
●光彩照人的《费加罗的婚礼》●军旅话剧新风貌●台北市国乐团技艺出众●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文化周●晚会和高科技●舞台纵横
十月的北京舞台,上乘的演出似乎显得过于集中,献给金秋的花束太绚烂了,真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能够直接欣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演出是我们企盼已久的事情,喜欢歌剧的朋友总在谈论这个话题,不想这么快就成为现实。每一位有幸获得一张入场券的人都把这作为自己欣赏经历中的大事。看到了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就是看到了奥地利的文化传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的这部伟大作品加上一批蜚声乐坛的卓越艺术家独具魅力的表演,让我们领略了歌剧的真正含义。高超、精美、气派是我们的由衷感叹。真希望每年都能看到一场这样水准的演出!
有机会了解阿拉伯文化,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卡塔尔、阿曼、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最近在北京举办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文化周。风格鲜明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展览,绚丽的科威特电视音乐艺术团的民间歌舞以及专题报告和电视风光片,把我们领进一个风景独特的天地。虽说内容略嫌简短,但毕竟是一个开端。
在北京和成都中国艺术节登台的德国科隆室内乐团,在北京、天津、青岛演出的肯尼亚塔菲舞蹈团,使我们很开眼界。科隆室内乐团把古老乐器与现代乐器融于一体,丰富了技巧和音色,以一种巴罗克时期的风格诠释了海顿、莫扎特的作品,令人难忘。塔菲舞蹈团七男六女,人不多,但个性强,作品源于肯尼亚的几个民族,创作的舞蹈也有特色。
军旅话剧在我国当代话剧史上占有特殊位置,从《霓虹灯下的哨兵》到《天边有一簇圣火》,其间有过几次创作高潮。近些年的军旅话剧仍在不断发展,总政文化部最近在京举办全军话剧创作研讨会,选调了《虎踞钟山》、《炮震》、《老兵》、《兵妹子》四台话剧进北京演出,各界观众和专家评价很好。前线话剧团的《虎踞钟山》描写了建国初期刘伯承元帅在南京创办军事学院的故事。戏剧冲突处理得相当漂亮,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个性突出,内涵厚实。饰演刘帅的演员程建勋的表演也令人击节。这部戏的观赏性强,在矛盾交织中牢牢地扣住观众的感情,同悲同喜同惋惜,是同类题材中难得的好戏。前进话剧团的《炮震》的角度与现代化相联接。一个团队在更换了先进装备后,产生出观念滞后、文化偏低引起的一系列纠葛,然而新一代中国军人进取精神和情感特点恰恰就显示在这些矛盾中,使戏迸发了震撼力。《老兵》是前卫话剧团的作品,塑造的是老志愿兵的形象,着力于普通一兵的心理刻画,以此来体现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如何高扬,耐人寻味。《兵妹子》与前面的三出戏不同,说的是一位山村少女为了让哥哥安心服役,父亲去世后独自担起重担,三年内寄出上百封平安家信。虽然主角不是兵,却与兵血肉相连,道出了军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条真理。戏中动情处催人泪下。
台湾的民乐团近几年多次来祖国大陆演出,同行和观众的评价颇高,认为在承续和创造方面都很出色。台北市国乐团最近在南京、镇江、无锡、杭州、北京、西安等地演出,还要在成都参加中国艺术节。这个团成立十八年,演出频繁,每年近百场,有定期音乐会、新作发表会、露天演出等等,并推出教学作品,为推广中国音乐尽力不少。他们曾数次访问过美国、日本。在北京,我们听到了《春》、《琵琶行》、《天龙引》、《剽牛祭》,还有谭盾的《西北组曲》等;我们看见了王正平团长高超的琵琶技艺和陈中申的指挥艺术;我们领略了台北市国乐团演奏家的精湛和谨严。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把传统和创新、承继与提升、可听性与个性追求结合得十分巧妙,让听众在愉悦的欣赏中感到一种新的创造。
以晚会的形式表现高科技,这大概是个很新的设想。海政歌舞团在不久前做了尝试。“蓝色交响”文艺晚会围绕高科技主题,以自由段落的结构形式,反映了海军向高科技进军的精神风貌和成果。有独唱、舞蹈、歌伴舞、综合艺术。重头戏“情满天涯”是用“蓝色航线”、“和祖国相会”两大节目组成,把海军今年的重大事件搬上舞台,以艺术形式告诉人们: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军力强。胡宝善、范琳琳、吕继宏、宋祖英、常贵田、陈红、王佩元、高洪胜等艺术家的出色表演,为晚会增色不少。(文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