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贝尔纳·比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6
第4版(副刊)
专栏:海外艺苑

  贝尔纳·比费
肖荔彦
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协办的法国著名画家贝尔纳·比费作品展近日在北京国际艺苑展出了包括比费大师1995年创作的中国古典建筑组画中的部分作品,以及他近年有代表性的油画及版画作品共50余幅。观者对比费的作品赞叹不已。
被誉为“悲怆主义大师”的贝尔纳·比费是西方久负盛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之一。他1928年出生于巴黎,十五岁即考入巴黎国立艺术学院,年纪很轻时就已经表现出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十九岁便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获得艺术家佳评奖,作品被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二十四岁时,即被视为柯洛、库尔贝、莫奈、尤特里罗等现代派画家的接班人。三十岁时他在巴黎和柏林举办作品回顾展,从此成为受世界艺术界人士瞩目的绘画大师。在1955年法国“艺术知识”杂志所举办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比费是战后法国杰出艺术家中得分最高者。1974年比费荣获法兰西美术学院院士的殊荣,1991年又被法国文化部评为法国最受欢迎的画家。
比费大师坚持以自己的眼光审视世界。他目睹了二次大战对山河的摧残,无辜的人们在炮火下横尸遍野。这些都在艺术家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战后的萧条更助长了他的“悲怆观”的形成。他所关怀的对象脱离了浪漫主义的幻梦,代之以迎向社会真实的现实主义。在表现形式上,他选择了最容易被理解的、最容易辨识的“具象现实”的形式,并注入其中一股凄清美学的伤感或曰浪漫主义的悲壮,以浪漫主义的悲凄美学去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失望甚至绝望的心理。他善于运用毫无矫饰的手法来解剖人性的本质。早年学习素描的经验,孕育出他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方式,即用强烈线条性画面构成,用最简约的色彩,营造出真实世界中的幻象。正是这种取自真实而超越真实的绘画特质,引人入胜,令人过目不忘。无论是枯瘦、消沉的人物,严谨、冷酷的静物,还是尖锐、冷漠的建筑皆散发出让人感到不安和咄咄逼人的气势。正如他的自白:“画,并非用来使人发笑的。”但从他的画作中,人们不难看出他那隐藏在看似冷漠尖锐的画笔下的一颗忧世忧民的热忱之心。
比费大师对中国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他是西方第一位创作毛泽东肖像画的画家,该画现为德国一家杂志社收藏。1995年来华访问期间,他有感于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创作了一组以故宫、天坛等中国古典建筑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展现了西方艺术家眼中古老的中国文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