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靠改革创新优势——广东省顺德市综合改革报道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7
第2版(经济)
专栏:

  靠改革创新优势
——广东省顺德市综合改革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朱剑红
顺德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把门关得严严的,怕被“高帽子”压倒。但无论是以产权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府机构改革,都不断地使顺德人卷入一个个漩涡之中。在回忆改革往事时,冯润胜市长感慨万千:“从1992年到1994年改革基本完成,我们的心情是悲壮、痛苦,甚至不准备干了!”
那么,是什么使顺德坚定信心,从改革的此岸一步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彼岸迈进呢?
不争论和硬道理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谈话,顺德人说,我们听得最清楚的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顺德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初,既无明确的政策依据,亦无先例可循,他们只有一个感觉: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非改不可!这种感觉来自对旧体制的切肤之痛,来自对公有资产的忧虑,来自十多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自对顺德发展的责任感。
可是顺德人在进行涉及产权制度的企业改革,对老企业进行引资嫁接等改造时,曾被指责为搞私有化,造成公有资产流失。顺德人反复思考了这个问题,坚信自己的做法没有错,似是而非的“软道理”,应该服从于搞好国有经济这个“硬道理”。现在,顺德已经可以用事实来说话了。今年6月,顺德在北京搞了一个“顺德名优产品博览会”,在京城引起不小的轰动,人们没有想到,顺德生产的电风扇占了全国的1/3,微波炉1/3,电饭锅1/2,冰箱1/8,热水燃气具1/2,很多人感叹:“为什么小小的一个县级市出了这么多名牌?”
政府机构改革,虽然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但也有不少非议。这边刚刚“拆庙”,就有人发话:“不管企业了,你们还干什么?”顺德人绝不想走回头路,于是他们遵照省委的指示,采取了“多干少说,用成绩来感动他们”的策略,用不争论来争取改革的宝贵时机。今天,顺德的综合改革成功了,很多顺德人回顾这段改革,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个观点:顺德的改革如果拖到现在,难度可就大了,包袱更加沉重;如果机构改革放在今天,干部分流的条件也许更差。最重要的是,近年周边地区经济增长遇到一些困难,顺德也不会逆势崛起。
不争论,不仅仅是顺德人对外的“武器”,也是他们自我改革的纪律:只要是党委的决定就坚决服从,个人的委屈咽到肚子里。对于总想挖点改革故事的记者们,顺德市委常委招汝基多次令他们失望,他说:“要说改革没有力度,那是假的,精减了那么多干部呀!可是我们顺德干部就是这样,市委定了就执行。”工业发展局局长王干林也谈道:“‘自我剥夺’很痛苦,但顺德干部很讲纪律,服从改革大局,工作很玩命!”一支思想统一、工作实干的干部队伍,是顺德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转制求得发展先机
占领市场,在市场中求发展,是从政府到企业都在追求的目标。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是大家在思索在探讨的问题。
顺德市委书记陈用志说:“我们早就在想,顺德靠什么去竞争?过去是靠乡镇企业,现在可以说,是靠企业体制的优势。”顺德领导班子多次分析自己的长短:论政策优势,我们比不上深圳、珠海;论城市辐射,我们比不上番禺、南海;论行政权限,我们比不上地级市;但外商为什么愿意来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投资环境好,政府办事效率高。“我们是用改革赢得了时间差,再造了顺德优势。”现在的顺德政府已经摆脱了为每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操心的处境,转而思索如何引导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用好资本运营这一手段,到国际市场上一搏身手的深层次问题啦!
靠什么优势占领市场?也是企业苦苦思索的问题。德胜电机有限公司的经营者在分析企业状况时认为,机制创新、经营手法灵活、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是他们引以自豪的优势。在改制后的3年中,公司的销售值等多项主要指标都翻了一番,虽然同行有许多电机企业的规模、设备、技术都比德胜公司强得多,但效益却远在德胜的后面,其中的关键就是机制的差距。机制优势虽然带来了市场优势,但德胜的经营者也从中发现了危机:周边县市的同行也相继迈过了转制难关,所以,只靠机制优势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难度越来越大。
顺德改革所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多年改革梦寐以求要解决而又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顺德改革所形成的格局,体现了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改革使顺德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变化,使人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希望所在。这样的城市,其发展后劲难以估量!
增创广东改革新优势
对顺德的改革,广东省上上下下并非从开始就意见一致。一些同志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顺德改革和发展很快,为什么还要改?当来自省外的非议传到广东人耳里时,更加重了这些同志的疑问。为了争取时间搞好改制试点,顺德曾向省委提出过这样的请求:“对他们的做法不要过快否定,不要过快宣传。”省委的态度也很明确:“允许试验,支持改革,多干少说,探索以后再说。”
广东省委的这种态度首先是出自对广东改革的思考。90年代,广东要增创新优势,就必须在改革上有新突破。顺德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广东改革的一块小小试验田。1992年省委、省政府把顺德定为综合改革试验市时,要求顺德步子要快,胆子要大,要为广东改革探路子。就算错了,还可以再改回来。
省委的这种态度也是出于实事求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还要在实践中解决。在谈到顺德改革为什么成功时,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说:“顺德的改革说到底,是为了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问题,不是拍脑袋改的。基层的同志不是先知先觉,而是市场经济中先走一步,先遇到了问题。实践提出的问题不能回避。”
对顺德的改革,省委主要领导一直密切注视,定期到顺德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改革中提出的新问题。省委为顺德的改革专门开过几次常委会。1994年,在顺德最困难时,常委会从下午3时开到晚上7时,常委们的一致结论是:“顺德的改革符合中央改革的大方向。”
党的十五大后,广东省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作为广东改革的最大课题。顺德改革先行一步,为这个大课题提供了一个小小的范本,使人看到了广东创造体制优势的希望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