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少些,精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7
第11版(书评)
专栏:书苑笔谈

  少些,精些
叶于
案头堆放着各种五花八门的书籍,有丛书、套书、精选本、汇编本;有朋友馈赠的,有出版社寄送的。大都为新近出版物,拂不了情谊,总想能好好翻翻,有的选题和装帧还是相当诱人的。
可是,大多数图书仅此堆在桌上,或者挪挪地方而已。有同事串门,看到那堆积案头的“书山”,笑问:看得过来吗?都看过了吗?甚为疑惑。答曰:哪能看得过来?有必要都看吗?只是稍得空闲,顺手取一本随便翻翻。即使看看目录或序言跋语之类,也是囫囵浏览。大致知晓有一个什么作者出过一本什么样的书而已。说来不恭,有些书堆放在我这里如同一捆废旧报纸,到头来尘封一隅,永无天日。
有人说,现在是出书太容易,容易出的书都是些可看可不看,不必认真看的书。此话如何,暂不管它。可是,现在出书泛、乱、差、重复、随意早已为业内人士和读者所不满。抢译名著,抢出名家之作,选题重复,作者重复,屡见不鲜,有相当大部分是些平庸出版物。仅就长篇小说而言,据统计每年多达七八百部,平均一天二部,创作生产力不谓不旺,可是,引起读者注意的又有几何,哪怕是圈子里的关注又有多少?即便为百分之一,也是可观的。有的作者每年出版二到三部长篇,达近百万字,却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仅仅是满足一下出书的欲望。这样的出书规模,怎能不造成图书多而滥?
作者出书的多寡,并不说明作者的档次。尤其是不能以篇幅上的鸿篇巨制划定作品的质量。契诃夫、鲁迅的短篇,曹雪芹倾十年心血写一部长篇等等,并不影响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出书太容易,太随便,滋长了作者的浮躁心理,攀比心态,也造成了图书的低质多产。
宁可少些,也要精些。对作者如是要求,对出版社也应该有这样的提醒。图书出版是“名山事业”,作者和出版社的定位要高。老辈人的一本书主义,尽管不甚确当,但严要求、高标准,是对社会和读者负责的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