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在科学的征途上,何为贵?贵在发明,贵在创新,更贵在人的勇气、信念、智慧和实践。请看——托起大厦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5
第10版(科技)
专栏:

在科学的征途上,何为贵?贵在发明,贵在创新,更贵在人的勇气、信念、智慧和实践。请看——
  托起大厦的人们
何黄彪
长期以来,广州市民一直深受“行路难”的困扰。能够顺顺当当地出门,是市民们的迫切心愿。广州地铁的建设,正是为实现羊城广大人民的愿望而加紧了步伐。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广州地铁更不例外。
地铁工程采用当代国际先进的盾构法进行施工,盾构机在地下一路轰鸣前进。可是钻到热闹非凡的中山七路和荔湾路的直角拐弯处时,它经过的大弧度路线将要切断4幢6层至9层庞大住宅楼的160多条桩基础群,使这些楼宇变成“空中楼阁”。
为住户安全起见,又不至于造成大规模的搬迁,广州市地铁总公司采用招标方式,对这5幢楼的楼桩进行“基础托换”。所谓“基础托换”,就是在隧道外侧建立新的基础,把盾构机将要通过的桩基“拦腰斩断”,将楼房的荷载全部转移到新的基础上,达到“偷梁换柱”的效果。倘若做不到这一点,要么将地铁线路改变,要么将这4栋楼房全部拆掉,住户重新安置,这样国家花费上亿元资金不说,而且需用3年时间!于是,一个既要进行“楼房基础托换”,又要在施工期间绝对保障住宅内居民正常生活的严峻问题,就成了广州地铁这部恢宏交响曲中最扣人心弦的乐章。
面对这国内尚无先例、世界罕见的高风险工程,有谁,能有什么办法,去创造一个奇迹,托起大厦,勇敢地夺下广州市地铁总公司的招标呢?
历史的时针,指向了1995年6月一天的上午10时30分,投标活动正在紧张地进行。在这一激烈的角逐中,五家竞标的一流建筑公司有两家事先就已知难而退,其他两家公司的方案也未通过由国内最具权威的专家组成的招标委员会的认可。最后,由邓天宁任总董事长、李国雄任总经理的广州鲁班建筑防水补强专业公司后发制人,以他们经过上百个不眠之夜反复推敲、又经10多次审慎修改的施工方案而一举中标。专家们为这一可行、可靠的严密科学施工方案而叫绝。
这群全都毕业于高等学府、有着丰富建筑科学知识和挽救过数以千计危房、在国内已负盛名的鲁班负责人,在拿到这个具有世界级科技难度的艰巨工程之后,简直像好猎手遇到猛兽一样亢奋:“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力量,严谨的施工,为啃下地铁建筑史上这块最硬的骨头,为祖国、为羊城人民争光!”
“楼房桩基托换”的约定时间仅300天,而广州地铁总公司与负责钻隧道的日本公司签下的合约是:“桩基托换”必须在钻隧道的盾构机到达前完成,否则,迟1天罚4万元。
在这场事关国家信誉的严峻挑战面前,鲁班人抱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艰苦卓绝地拼搏着。他们不管酷暑寒天,也不顾大雨滂沱,一直钻进潮湿窒人的楼房地下挥洒着汗水,搅动着脑筋。
变形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如果新旧桩之间造成不均匀下沉,房子就会开裂甚至倒塌。鲁班人经过反复的计算、论证,终于想出“绝招”来控制混凝土上端压缩量、混凝土桩身压缩量以及托换梁挠度这3个重要的变形因素。在上面有9层楼的荷载重压、下面又被群桩支撑的“上压下顶”的情况下,他们对大跨度托换主梁尝试了前人没有做过的“预应力张拉法”施工,使托换梁像弹簧一样向上反弓,这样,受压时“桥面”则不会下弯而是保持平直,从而使挠度值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为了克服大厦底层只有3米高的施工空间而一般打桩钻孔却要10多米高所带来的巨大施工难度,鲁班人又研制出只有2.8米高的新型钻孔机,使这种像“土行孙”似的灵巧钻孔机在有限的空间里,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般大显神通。
承接平台、打下新桩等一系列科学问题解决之后,接着就是最为惊心动魄的断掉旧桩的最后一幕了。
为保险计,鲁班人对旧桩采取一根一根断的策略。地铁公司则无时无刻不在测试房柱的动静,如有下沉,则立即停止断桩。时间在一天天走过,旧桩也在艰难作业中一根根断掉。谁知就在这节节胜利之中,中途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只见该工程外地面上1幢正在修建的新楼,有两根打下的桩正好插在地铁线路上,而探测表明,这里的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下面是疏松的沙夹层,还有一条地下河,根本无法下人挖桩。
怎么办?怎么办?面对这一牵动人心的突发事件,大家简直是束手无策,眼看日本公司的盾构机就要“兵临城下”了,迟1天罚4万元,这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有信誉!
鲁班公司负责人急中生智:“抽出地下水!”但遭到大家的反对,因为这个地带附近都是一些20—40年代的老房子,地面稍有下沉,后果堪忧!但鲁班负责人认为这并不是冒险,而是根据10多年力学教学的经验和施工实践,觉得这里是淤泥层,地下水不易渗出,在隔山层下施工10余天尚不至于造成地面下陷。这一方案最后得到广州地铁总公司的批准。
就这样,他们硬是在日本公司盾构机抵达的前一天,经过300个日日夜夜,共竖起了193根新桩,砍掉了152根旧桩的鲁班人终于安然无恙地把最后一根旧桩砍掉了!
日本的盾构机像钻山龙一样,按期从楼层底下通过去了。住在楼上200多户居民一大早翻开广州市报纸那醒目的报道,先是目瞪口呆,继是兴高采烈地叫了起来:“怎么已经通过去了,我们住在楼上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奇怪,奇怪!”国内外的地铁专家也惊喜地称赞:奇迹,真是奇迹!
如今,广州地铁巨龙,在顺利贯通5.4公里之后,仍在一天天向前突进。无论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在镌刻着人们为拓展生存空间所作的不懈努力,也镌刻着在这个艰巨施工中先后创造了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多次获得广州市颁发的奖状证书的“鲁班人”所立下的功绩。(附图片)
开通后的广州地铁一号线首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