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阅读
  • 0回复

我拍《司马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5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创作手记

  我拍《司马迁》
杨洁
八年前,当我拍完《西游记》时,便被《司马迁之死》这个电影剧本迷住了。
我看了一些有关司马迁的书籍,便深深地被司马迁这位伟人所感动。他忍辱负重的崇高品格与敢于说真话、写真史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值得今人景仰、歌颂、学习的榜样!
我决心将司马迁这位民族伟人的形象搬上电视屏幕。我把它作为自己、也作为一个电视文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八年过去了,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由于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中央电视台领导的支持和西安执信广告公司王建锋的努力,这部戏总算拍出来了!
司马迁的材料的确是太少了,不但他生前的东西不多,就连他什么时候离开人世,是如何去世的,也没有记载!这就给我们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也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宽广的创作天地,使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刻画他伟大的一生。司马迁是一个伟人,但我们要把他写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生活中平凡,精神上博大的人!我们从司马迁年轻时写起,他文武双全,血气方刚,心怀报国大志,出使边远,壮游天下,直到当了史官、拿起了春秋之笔。他写史是据实而书,不虚美,不隐恶,不以成败论英雄。为了写真史,说真话,他虽置身于刀斧之下也九死无悔!最后,他在含垢忍辱的处境中,众人笑骂,朋友误解,相依为命的只有自己的女儿!但他仍然“述往事,思来者”,“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我们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刻画出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深层的思想感情和心态。
汉武帝,雄才伟略,好大喜功。他对司马迁既爱其才,敬其人,又厌其直言,惧其直书。他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君王。但他操纵着司马迁的命运,摧残了司马迁的身心,他们的命运纠葛在一起,形成了史诗式的大悲剧。司马迁的好友任安,是一个侠肝义胆、豪放高洁的好汉。他与司马迁在性格上形成一个大的反差。但在他和司马迁之间,充满着感人肺腑的体现古人情操的真挚友谊。还有侠义的韩仲子、善良的书儿、温柔的上官清、深沉的炳吉、多情的白风、纯朴的牛三等等,他们构成了司马迁生活的历史环境。不论人物戏多戏少,我们都力争不能概念化、脸谱化,要求各有个性,不落陈套。
要写司马迁离不开历史,我们认为《司马迁》既要有严峻的历史感,又不能拘泥于历史,要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描写司马迁的命运和作为、思想与感情;既要有高的艺术品位,又要为广大观众所能接受;既是叙述司马迁的生平,又不采取一般的人物传记平铺直叙的写法,而要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传奇的色彩,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卷,使它具有更强的可视性。
《司马迁》重点放在人物的命运、感情的纠葛和性格的刻画,大场面作为点缀和背景处理。但必须拍好那些非拍不可的大场面,如杀昭平君、出征、刑场等等,以增加本剧的气魄和分量,以及历史的凝重感。
《司马迁》写的是古代的文人,但又是给现代人看的,因此,既要有时代感,要讲究语言的韵味,又要使今人能听懂,不能一味咬文嚼字,之乎者也。
《司马迁》在表演风格上,我们既不走《孔子》的路,也不走“戏说”的路,而要既注重汉代的礼仪习俗,又要尽量靠近生活,使今人看来也真实亲切。
《司马迁》讲求人格美,风情美,环境服饰,刻意求真。我们除了在涿州、无锡、苏州拍摄外,还在云南昆明的民族村拍摄了司马迁年轻时出使边远的情节;在内蒙古赤峰拍摄李陵的沙漠之战;在司马迁的家乡韩城拍摄了司马迁的石村小院……
《司马迁》是拍出来了,但由于素材有限,水平有限,相信远远不能表达司马迁伟大之万一。但如果能让观众从中了解到司马迁的命运与作为,他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并能得到一点教益、启迪和感动,便算达到了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