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国务院新闻办在三峡工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挑战性难题已完满解决大江截流合龙今天进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8
第4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在三峡工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
挑战性难题已完满解决
大江截流合龙今天进行
本报三峡工地11月7日电新华社记者鹿永建、刘向东,本报记者龚达发报道: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合龙明天进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建徽今天在三峡工地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说,三峡工程自1993年施工准备至今,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支持下,三峡建设者团结奋战,即将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设好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
郭树言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局长漆林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陆佑楣说,三峡工程定于11月8日大江截流合龙,标志着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龙口宽度现已束窄到40米,截流最困难的时期已过去。截流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流量大、水深大,是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江截流设计流量为每秒14300至19400立方米,实际施工中遇到的最大流量为每秒11600立方米,比伊泰普电站实际截流量的每秒8100立方米大得多。截流时河床最大水深为60米,伊泰普电站最大截流水深是45米。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和各项准备,采取了一系列重要工程措施,这些挑战性难题已得到完满解决。
在回答记者有关移民工作进展的问题时,漆林说,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国各地对口支援,绝大多数移民顾全大局,移民工作进展顺利,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5年中,投入移民资金85.7亿元,年底搬迁人口可达到10万人,兴建、复建各类房屋334.59万平方米,动迁工厂179家,开发土地10.4万亩,城镇建设平整场地2527.76万平方米,还复建了大量基础设施,第一期移民工作目标基本实现,为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提供了保障。由于新建项目增加和资金大量投入,库区经济发展迅速,这充分证明三峡工程的兴建为库区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移民工作也得到了库区人民的支持和理解,许多库区居民要求尽早搬迁,变被动为主动。
在回答记者关于三峡库区和坝区环保的问题时,郭树言说,早在三峡工程论证时,就对环保问题作过专题研究,工程设计中专门有这一部分。三峡工程开工后,采取了各项措施,对坝区的污水进行了治理,施工中被破坏的植被也正在得到恢复,工程建设对坝区环境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在库区广大农村,实施生态农业的战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开发。城镇工矿企业中污染型的不允许搬进来,现有的也必须调整产品结构,使之有益于环境保护。
郭树言说,对来自重庆市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是一个挑战性问题。上述地区每年流入三峡水库的污水达数亿吨,为此,国家计委正会同重庆市等有关单位,制订规划,对工业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可望在下世纪初取得一个很大的进展。
郭树言说,泥沙问题也是三峡工程中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下设一个专门机构,在专家率领下对三峡坝前、坝后和库区的泥沙问题进行研究。为减少水土流失,将在明年加大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力争在今后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使长江水变清。
中外记者150多人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