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三峡坝区逛“新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8
第4版(要闻)
专栏:

  三峡坝区逛“新城”
本报记者李维平卢小飞
看不见工棚,更没有人山人海,这哪里是想象中的工地?宽阔的马路,错落的楼房,清新的林草,一桥飞架,将左右两岸15平方公里的工区连为一体。工地,是现代化机械的天下;而坝区,已然是座花团锦簇的“新城”。
乘车沿峡江大道西去,左右两边,各种朴素而又别致的建筑飞闪而去,保税仓库、海关、环保公园、文化中心、体育馆等,都是着眼于未来的建筑;而那些整洁小巧的公寓,虽说眼下住着两万多建设者,但却是给将来的旅游者们预备的。按照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陆佑楣总经理的说法,工程完工后,稍加改造,就是旅游宾馆。
留一个什么样的工地给后人?这正是三峡工程建设者在规划坝区的时候就深思的问题。而将坝区定位在“特别风景区”,显然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三峡坝区,既是企业化管理的电厂,也是一个旅游胜地。正是这个目标,使秀丽的西陵峡谷锦上添花。江峡路、天鹅路、神女路、竹园路,多美的名字!像这样的山岭重丘准一级公路已经有28公里,而整个坝区59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中,就有54万平方米的永久性建筑,其中22万平方米是各类公共设施。
西陵朦胧,汽笛声声。如果不是呼啸而过的自卸车和开山炮的震动,谁会想到这是工地,而不是一座宁静妩媚的江城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