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寓庄于谐俗不伤雅——楚剧《穆桂英休夫》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8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寓庄于谐俗不伤雅
——楚剧《穆桂英休夫》观后
李哲刘军
看完武汉市楚剧团的新编古装楚剧《穆桂英休夫》认为该剧是成功的。其最大特点便是寓庄于谐,俗不伤雅。
该剧以众人谙熟的杨家将故事为背景,截取杨门女将的生活片段,以杨宗保阵前招亲的故事为引子,大胆虚构而成。
“一门英烈杨家将”多少年来在老百姓心中早已成为定论,而剧作者另辟蹊径,采用“休夫”二字,给人以突发奇想,十分荒诞的感觉。仿佛给一位一贯身着中山装的严肃的大人穿上了一件与之身份打扮极不相称的鲜艳的小坎肩。可实际上,这部戏剧还是被观众们欣然接受了。《穆桂英休夫》情节夸张而不荒唐,风格诙谐而不庸俗。正因为它是有感而发,有所为而作,能够帮助观众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使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引起一定的思索,而不是粗制滥造,无病呻吟,为迎合观众心理去炮制作品。
《穆桂英休夫》能够被广大观众接受,恐怕最终得益于其寓针砭于喜乐的艺术特点。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丰富的内蕴,一部作品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而失去其生命力。《穆桂英休夫》独具匠心,切中时弊,富有新意。该剧对目前存在的某些社会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批评。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诸如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种种微妙错综的关系,淋漓尽致地暴露了人性中自私、妒嫉的弱点。更深层次地理解,该剧还对目前有的地方人浮于事,企业举步维艰的现象进行抨击,发出了“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的感慨。剧作者着眼于现实,并力图反映现实。该剧有针砭时弊之功,而无板起面孔说教之嫌,故易于为观众喜闻乐见。
除了寓庄于谐外,《穆桂英休夫》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俗不伤雅。
楚剧作为一个传统剧目,向来具有以俗为美的特征。它以通俗的表现手法,表现广大平民生活。这在《穆桂英休夫》的编导、表演艺术中仍得以体现。无论是唱词还是道白,都表现出十分口语化与通俗化。还塑造了穆瓜、焦赞、孟良三个喜剧形象穿插剧情,贯穿始终。但是,《穆桂英休夫》的俗,是通俗,指的是俗不伤雅,而绝不是庸俗。如今有许多相声、小品,唯一的目的便是为博得一笑,俗不可耐,更无思想性、艺术性可言。观众对待这种作品,或一笑了之,或嗤之以鼻。而《穆桂英休夫》在赢得一阵阵掌声与笑声之外,还给观众留下一些回味,一些思索与启示。这些思索与启示,恰恰正是《穆桂英休夫》的存在基础与成功之处。
《穆桂英休夫》与以前的传统楚剧相比,更好地处理了俗与雅的关系,其舞台布景、音乐配合、灯光效果等,都给观众带来极强的美感,留下极深的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