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横锁大江:科技进步里程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9
第2版(要闻)
专栏:来自三峡工地的报告之三

  横锁大江:科技进步里程碑
本报记者杜若原
在当今中国,三峡工程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象征工程。她从一个壮丽而又朦胧的梦想,变为清晰而科学的现实,凝聚了当代中国人改造自然、装点江山的智慧。
三峡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在智慧之光的碰撞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在万里长江上建造举世无双的三峡工程,的确是前无古人、气势如虹的构想。以新生的共和国的经济、技术实力,兴建宏伟的三峡工程还缺乏应有的准备。三峡工程因此从动议之日起,大到工程上与不上、早上还是晚上、移民如何安置、国力能否承担,小至泥沙如何处理、文物和生态怎么保护等等,全面摆开了论战的“战场”。
这是一场真正的智慧的较量,它不以胜败论英雄,因为他们虽然观点鲜明对立,但他们的立足点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和未来。参与三峡工程设计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副院长袁达夫曾感慨地对记者说,三峡论证史实际上是三峡论辩史,在近半个世纪的激烈交锋中,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一步步趋于成熟。
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几十年来力主三峡上马,当问及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时,潘老的回答是:那些反对三峡工程和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的人。
这场大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工程泥沙问题。早在70年代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时,泥沙问题就成为国内外极度关心的问题。当时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组织各路专家,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工作,并深入、反复地进行了规划设计,不断充实完善。葛洲坝库区长约200公里,科研人员对库尾回水变动区、坝区上下游引航道冲淤、库区洲滩演变都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基本弄清了枢纽工程(包括坝区、电厂、船闸、水库和航道)泥沙运行的规律。葛洲坝工程投入运行16年来,水库工程的泥沙问题对通航、发电运行没有不良影响,从而为三峡工程作了实战准备。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进行的前期研究比葛洲坝更为充分、仔细,综合长期研究的科学成果,三峡工程决定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即在上游来水量大、含沙量多的汛期,尽量放水排沙;而在非汛期的少泥沙季节,则蓄积江水抬高水位。多年的模型试验显示,即使在上游不再建任何水库的条件下,三峡工程“蓄清排浑”运行100年后,水库内的泥沙淤积和冲刷基本达到平衡时,防洪库容仍能保留86%,兴利调节库容仍能保留92%。也就是说,三峡水库能够长期使用。
三峡工程不仅仅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它也是科技进步的里程碑
11月8日下午3时30分,大江截流已经胜利实现,一幅崭新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奔涌了亿万年的三峡之水,听从人类的调遣驯顺进入导流明渠,中国人又为长江系上了一根“腰带”。
当龙口还在130米时,业主和施工单位已对外界宣称,大江截流的所有问题都在预料之中,截流成功已有十分把握。
为了这份自信和从容,水利科研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三峡工程的大江截流,就是通过修筑上下游两道围堰,截断长江主河床,将两道围堰包围起来的63万平方米江面抽去江水,清除淤泥,开挖基坑,然后修筑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厂房和大坝,计划于2003年发电的首批机组将安装在这里。大江截流,实际上是对上下游围堰的龙口进行合龙。
三峡截流合龙时选定的设计流量为每秒1.4万立方米至1.94万立方米,是迄今为止世界水电工程最大截流流量——巴西伊泰普工程截流流量的1.4倍;是国内最大截流流量——葛洲坝截流流量的2.7倍。三峡截流最大水深为60米,是世界水电工程最大的截流水深——美国达勒斯工程截流水深的1.3倍。由于三峡水急浪涌,水下地质状况十分复杂,在深水和大流量条件下截流,防止围堰坍塌将是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面临的第一道世界级技术难题。
三峡工程的永久船闸,是世界上第一座双线五级船闸。记者进入永久船闸的地下输水廊道,仿佛走进了一座巨大的迷宫。其规模之大、设计之妙,令人称奇。为了让设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宋维邦高级工程师为首的设计小组,研究出几十种方案,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他们说,三峡工程如有丝毫疏忽,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1993年7月,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后,他们组织力量对船闸输水系统布置、船闸高边坡开挖坡度等设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优化,不放过每一个细微的问题,确保万无一失。
三峡工程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程,建设者们不仅把我国水电建设积累的成功经验、成熟技术集中应用于三峡工程,同时也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展开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据三峡工程设计总成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他们与世界各国合作涉及34门学科、82个单项专业技术,获得咨询报告70多份,委托国际科研机构完成9个单项技术研究。
在科技进步上拥有20多项世界之冠的三峡工程,无疑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丰碑,也将在世界水利开发建设史上写上金色的篇章。
与三峡工程同步,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工程科学管理体系已经“奠基”
今年10月13日,李鹏总理在总结三峡建设5年成就时特别指出,三峡工程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效果良好。这是对三峡工程探索建立科学管理机制的充分肯定。
三峡工程开工之日,恰逢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之时。80年代中期,鲁布革水电工程率先试验招标承包制,掀起了改革水电工程管理机制的冲击波;1989年,隔河岩等5个水电工程又为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创新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有了如此厚实的铺垫,三峡工程选择了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管理方式,即项目法人代表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作为业主的三峡总公司,承担了工程资金筹集、组织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全部责任。他们不仅要确保国家投入资本保值增值,还要按期对国内外各种融资还本付息;同时,当三峡工程有了投资实力后,还要参与长江上游一系列水电站的滚动开发。
开工伊始,三峡工程就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制。一期工程项目数以千计,为保证每个项目承包人履行合同,业主又相继聘请了10家专业监理单位,对所有项目实施严格的现场监督管理。
科学的工程管理、规范的市场运作,已使三峡工程受益匪浅。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告诉记者,在5年的一期工程中,三峡工程成功地实现了工期、质量、投资“三控制”;总工期提前了1个月,质量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投资则比原计划的310亿元节省了40亿元。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袁国林对记者说,我们有建设水电站的丰富经验,但建立一个大型水电工程科学管理体系,却还没有经验。三峡总公司通过与加拿大摩年克(AGRAMONENCO)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开发思想,融入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研制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大型工程管理软件,为大型工程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支撑。
不久前,他们为大江截流开发出的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已经运用于截流的“实战”之中。这套系统包括三峡工程的数据库、图形库、动画漫游和数值模拟等,可以形象逼真地演示不同流量时截流施工状况;截流指挥机关可按当时长江来水条件、戗堤进占形象及施工设备、人员配置等具体情况,凭借技术系统快速进行截流方案优选,从而使工程现场决策、管理真正告别了拍脑袋、凭经验的时代。
三峡工程上的这些探索,虽然刚刚破题,却显示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远大抱负:在建设代表21世纪初世界先进水平的水电枢纽的同时,也要构建一座属于中国的现代化工程管理“大厦”。(附图片)
三峡工程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属结构,包括各类闸门、各种启闭机等。图为三峡工程已完成安装的临时船闸上闸首两扇人字门。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