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阅读
  • 0回复

京剧在美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09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文化交流

  京剧在美国
马蹄香
在美国,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必定有京剧的票房。其中,最具规模的有纽约的“业余国剧研究社”、旧金山的“海韵剧艺研究会”和“南湾国剧研究社”、洛杉矶的“大汉天声文化俱乐部”、华盛顿的“汉声国剧社”。
纽约华人众多,共有京剧票房10多个,“业余国剧研究社”是其中最受称赞的一家。“业余”除了春秋两季在华埠的例行公演外,还经常受邀到东部各大学或文化机构演出,迄今已演出300余场。在该研究社经常出入的票友,年迈的“花甲”开外,年幼的才七八岁,还有喜爱京剧的外国友人。满头银丝、说话字正腔圆的社长高尚说:“票房是对外开放的,人们在外头一听到锣鼓、京胡响就自己进来了。我们尤其欢迎朋友介绍来的,特别是年轻人。”
“业余国剧研究社”历史久、演出多、有计划、具规模。例如专业琴师魏国勇,原是天津京剧团的琴师,弹拉吹打,样样精通;教戏的张义达先生,以前是台湾陆光剧校的专业教师,生、旦、丑、末都能教。此外,行头(戏服)与切末(道具)也一应俱全。
开初,“业余国剧研究社”也只是在社区内粉墨登场。后来有位大学华裔教授想向美国学生介绍中华文化,就引介了“业余”去校园演出。由于反应热烈,越传越广,连美国的教授也来邀请了。几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东北部十余州,演出地点包括各大学艺术系、博物馆、文化团体、中文学校、华人文化协会等。此外,“业余”还受邀在美国一些职业剧团作观摩演出,正式把中国的戏剧美学介绍给剧场专业人士。为了配合演出,“业余”还准备了英文字幕和各种简要的京剧入门示范解说,帮助美国观众跨越文化的隔阂。负责英文字幕的是法国籍的尹瑞蓓女士,她在纽约大学表演文化研究所教授京剧及中国表演艺术课程。有时,尹女士也粉墨登场,担任过《春秋配》里的女主角。她要求学生看中国剧场表演并写心得报告,有时甚至找学生来跑龙套。她还发表过有关京剧和票房历史的专文。
旧金山地区的京剧票房也很多,“海韵剧艺研究会”和“南湾国剧研究社”是其中的佼佼者。“海韵”成立于1975年,活动包括京剧的示范、介绍及演出。现任会长夏道师出生于北京,1947年来美国攻读航空学,是著名的航空工程学者。他到票房学戏已经多年,是个名副其实的京剧票友。该会演出时还有名伶金素琴、李金索、张文娟、丁家麟、王洁西等指导。今年7月14日,“海韵”还在旧金山州立大学麦肯那剧院义务演出。“南湾”有位来自台湾的票友名叫邱晓云,她主工青衣,从小就喜欢京剧,大学时代在美国攻读西洋戏剧,毕业后学了一年京剧,跑圆场练基本功。她是票房里最活跃的分子。
洛杉矶的“大汉天声文化俱乐部”设在蒙特利公园内,是美国最大的京剧票房,共有票友50多人,已演出40余场。
华盛顿的“汉声国剧社”成立近20年,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演出。今年2月,“汉声”应收藏中国文物的尼尔森艺术馆邀请参加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型中国舞会”,演出了《霸王别姬》和《陆文龙》等折子戏,让很多中部的美国人大开了眼界,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今年5月5日,他们又参加“海华文艺季”演出,与名文武老生马少良、名老生孙兴珠合作,推出了《草船借箭》等节目。
1997年6月2日,“业余国剧研究社”在纽约华埠珍珠街松柏高中演出了全本《金玉奴》,由童小苓领衔主演其母童芷苓改编的童派新版。在票房排戏时,童小苓把一岁半的儿子带在身边。她笑着说:“他在家不爱看卡通,专看京剧的带子,搞得我都没法看电视了。也许,儿子大了也是个京剧票友哩。”
是的,中华文化在海外,就靠这些“戏迷”们一点一滴、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正如纽约“业余国剧研究社”社长高尚所言,“大家都有宣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很希望把京剧这项国粹介绍给美国观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