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虎头山下的佳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扫描

  虎头山下的佳话
本报记者崔士鑫
近日,记者到山西昔阳县大寨村采访,适逢内蒙古宁城集团的董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德海来到大寨,与郭凤莲——六七十年代就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研究他们合作所办企业下一步的发展。
于是,记者听到了一段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把塞内塞外的人联系在一起、劳模帮助劳模、大寨与宁城携手共闯市场的佳话。
去年8月,大寨遭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袭击,七沟八梁一面坡被冲得千疮百孔。当时,正准备带着集团骨干去大寨学习的马德海听说后,带着满载大米、面粉、被褥等救灾物资的车辆就来到了虎头山下。在大寨,马德海看到了灾后大寨的困难,更惊叹于大寨人用双手重整梯田、建设新家园的气魄。一个与大寨携手共闯市场的念头产生了。
“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过时。”在谈起与大寨合作的缘由时,马德海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这种精神熏陶中长大的。宁城集团能在国家重点贫困县的穷乡僻壤发展成为年利税6500万元的国家大型企业,靠的就是这种精神。与大寨合作,我们可以让职工更多地去学习这种精神,把它作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那一次,马德海本来就是要带领企业的主要干部到大寨受教育,在看了大寨的情况后,他想,大寨有困难,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它。但只给点钱、物,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是要发挥大寨的优势,和大寨一起闯市场,才能真正给用艰苦奋斗精神哺育了几代人的大寨一个回报。
郭凤莲应邀到宁城考察以后,与马德海一拍即合。
“他们的条件和我们的差不多”,采访郭凤莲时,她说,“宁城集团有一个新思路,搞‘杯水工程’,瞄准餐桌上杯子中的饮品,创出了一批‘杯水’品牌,把地方出产的红高粱、野杏仁等转化成名牌轻工产品,使2000多农户一举脱贫。酒糟等副产品再深加工成精饲料,养育肥牛,形成了产业链条。这条路适合我们大寨。”
很快,两家共同合作兴办了“大寨酒业有限公司”,生产“大寨春”牌系列酒。因为大寨没有平地,大寨人第一次采取了先进的企业组合形式,兼并了不景气的昔阳县酒厂。
“搞市场经济很不容易”,郭凤莲深有体会地说,“大寨人过去改造山河,靠的是艰苦奋斗精神,现在闯市场,更要靠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宁城他们不少方面都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更得奋起直追。”
为了推销产品,摸清市场情况,年近“知天命”的郭凤莲又拿出了当年“铁姑娘”的劲头儿。如今,大寨人靠着宁城集团的技术实力和对市场的把握,已使“大寨春”牌系列产品销往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宁城集团则参照大寨精神中的内容,正式修改了企业的“纲领”,变为“以人为本,思想领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在这次与大寨人的商谈中,马德海郑重承诺:“有了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和解放思想、勇闯市场的干劲,我们通过明年、至多到后年的努力,争取让我们合办企业的纯利润达到500万元,让有530多人的大寨在经济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