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共产党员曲淑珍,五年来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先后照料、赡养四十一位孤寡老人,并办起了——仙城街个体敬老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01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共产党员曲淑珍,五年来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先后照料、赡养四十一位孤寡老人,并办起了——
仙城街个体敬老院
本报记者李忱
隆冬季节,当我们迎着凛冽的西北风,踏着冰雪走进辽源市西安区一座普通的三间平房时,融融的暖意一下子就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只见室内窗明几净,简朴的家具一尘不染,南北热炕上坐着6位老太太在唠家常。若不是院门挂着仙城街敬老院的牌子,这分明是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1979年,31岁的曲淑珍作为返城知青,被安排到辽源矿务局矿山机械厂劳保办公室工作,专门为退休的孤寡老人和矿工遗属服务。她天天走街串户,为老人们的油盐柴米、衣食住行操心,毫无怨言。由于工作出色,她入了党,多次被评为局标兵、优秀党员、东煤公司“三八”红旗手。
随着需要照顾的老人的增多,曲淑珍常常是顾东顾不了西。她常想如果能把这些老人们集中起来照料就好了。于是,她萌生了办敬老院的念头。
1992年5月,在区委、民政局和矿领导的支持下,曲淑珍自费办起了敬老院,她包片的孤寡老人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当我们采访时,每个老人都眼含热泪争相向记者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曲淑珍的父亲病重住院,可她却背着无儿无女的老人伍振兴到医院检查,联系住院。安顿好老人,还要回去给伍振兴卧病下不了炕的老伴做饭。为此,她没赶上与父亲诀别,只能长跪灵前,痛哭道:“女儿没尽到孝心,对不起爸爸。”可谁都知道,她把孝心给了许多孤寡老人。
曲淑珍把全部的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刚办院时,婆婆不理解:“共产党员有的是,为啥偏偏你来操这份心?”丈夫也不同意,“你要敬老院,咱就拉倒。”可老曲的犟劲上来了,谁也拉不回来。她五年没在家住一宿,工资没交家里一分钱。女儿心疼母亲,常来帮助洗刷被老人屎尿弄脏的被子和衣服;儿子想念妈妈,常到敬老院劈柴,盛饭端汤。丈夫逐渐被妻子的行为感化,常来帮助干体力活,有两个春节是同妻子在敬老院过的。现在他们自己的家已和敬老院融为一体。
曲淑珍收养的老人一部分是矿上劳保办的照顾对象,一部分是外单位无依无靠的退休职工。刚办院时,每月只收老人80至100元。结果不到一年,她的工资不仅全搭进去,还欠了3000多元的债。面对困难,她并没有向组织伸手,而是在女儿的帮助下办起了面粉批发部,与在停产企业的丈夫一起炸麻花、卖丸子,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部用在了敬老院上。
曲淑珍的事迹在辽源市引起很大反响。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觉察出记者的疑惑,她讲述了一件往事:1993年除夕,吃完年饭,我正和老人们玩得开心,突然老人们都失声痛哭:“以前我们孤独寂寞,看别人阖家欢乐,我们暗自流泪,没想到进了敬老院,享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不得感谢共产党吗?”一位姓刘的老人提议:“咱们唱个《东方红》吧”。歌声虽不悦耳,但我非常感动,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些老人晚年幸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