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1
第9版(理论)
专栏:调查归来

  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本报记者李炳清
不久前,记者参加了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的“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开馆庆典活动。这座纪念馆坐落在浙江名城镇海招宝山南麓,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纪念馆是在全国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热潮中,于1995年4月奠基兴建的。这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近两年来,镇海口海防历史遗址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乔石、迟浩田、胡绳、张震、张爱萍等领导同志,杨振宁博士以及国防大学组织的“百名将军”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挥毫题词。数千名海内外中华儿女纷纷慷慨解囊,献上爱心,为建造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添砖加瓦,在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史上树起一座新的丰碑。
镇海素有“海天雄镇”、“两浙门户”之誉,是我国历史上的海防要地。在镇海这块弹丸之地,曾发生过4次著名的抗击外来入侵的战争,即明代的抗倭、清代的抗英、抗法和1941年的抗日。其中最著名的是1885年的抗法战争。“四抗”不仅留下了一大片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值得弘扬的民族精神。如明朝名将卢镗、俞大猷、戚继光先后驻守镇海,抗击倭寇;鸦片战争期间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钦差大臣裕谦莅镇监防督战;中法战争时,欧阳利见、薛福成、吴杰等在镇率军奋战,击败法军等。镇海口的海防遗迹多而集中,类型较全。目前列入统计的达30多处,都集中在招宝山一带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些海防遗迹是中华民族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1994年8月,《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发以来,镇海区各级领导根据《纲要》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开发镇海历史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全区干部群众爱国爱乡的热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们在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形成“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海防遗迹,全面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工程”的总体方案和确立“一地、二全、三化、四促”的工作基本思路。“一地”即经过3年多的努力,形成以“一馆三区”(新建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整修招宝山区、后海塘区和梓荫山区内的海防遗迹)为龙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全”即全社会发动、全民参与,共同投入海防遗迹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工程。“三化”即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教育活动形象化、教育基地网络化。决定每年4月第一周为镇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周,使教育活动制度化;充分利用海防遗迹和各种宣传工具以及组织党、团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教育活动形象化;在重视“一馆三区”基地建设的同时,注意发挥区内原有的德育、国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使之形成网络化。“四促”即通过保护和修复海防遗迹,促进历史文物的进一步保护和利用,促进港城文明建设,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全面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历史财富就会变为现实的精神财富,变为精神动力,促进经济建设,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镇海这几年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些干部对记者说,开发利用历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把它作为镇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虽然才3年多,但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几年全区经济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旅游业和引进外资有很大发展,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特别可喜的是,青少年的精神境界、道德水平大大提高,爱国勤学的热情高涨。这些都得益于历史资源的开发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