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文明与便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1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经济茶座

  文明与便利
潘多拉
电台“消费者热线”同时播出了三个消费者的投诉:一是某次列车3号车厢的空调坏了,不堪闷热的乘客要求打开窗户并退回空调费,列车长却表示“绝对不可能”,还斥责乘客“找麻烦”;二是医院急诊室的大夫忙于吃饭、打扑克,将患者像皮球那样“踢”来“踢”去;三是商场的便民服务已经变成有偿服务了,但对外宣传的广告仍在大打“无偿”牌。
这三件事,都与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没有得到最低限度的便利有关——明明知道该节车厢空调已坏,还是照样挂上载客,照样收取空调费,严格实行密封管理,让乘客额外掏钱买罪受;明明是“急诊”,应该急事急办,却并不急患者之所急;明明号称要“无偿提供便民服务”,却脸不红心不跳地收费……
在计划经济时期,消费者进门先低头,买东西陪笑脸,出门时千恩万谢,那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就那么几家“国”字号商店,哪一家都是这态度,谁也别指望享受“微笑服务”。现在搞市场经济,服务行业有竞争压力了,怎么还是不见大的长进?我看主要就在于,虽然“为人民服务”的大原则讲得不少,“让利大酬宾”之类的花活搞得也很热闹,但“与人方便”的小道理却强调得不多,“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具体做法落实得很不够。至于那些非得别人跪下求情不肯抬一下眼皮的“列车长”或“大夫”,除了极个别确属心理上有点问题的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长期不“与人方便”,久而久之,便习惯于动不动就要“与人不方便”了。
其实,一部人类文明史,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类不断“与人方便”的历史。很多人都与人方便,很多人又得到他人提供的便利,人们通过相互交流和理解,建立起了共同生活和发展的“社会契约”;而之所以会产生各种隔阂和误解,甚至升级为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某些人“谁也别想占我的便宜”意识的恶性膨胀。
“与人方便”不应该是某一方的一厢情愿,而应当是双方或多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消费者在抱怨受到刁难的同时,如果“无意间”又将自选商场柜台上的东西翻腾得一塌糊涂,出门后再顺手将包装纸扔在大街上,便是在给售货员和清洁工人添麻烦了。一个人文明素质的高低,不但表现在勇于争取享受“便民服务”的权利上,同样也表现为善于尽可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方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